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亚非拉史研究室举办学术沙龙

2011-04-22

  ——张艳茹、宋丽萍汇报科研工作体会

  2011年4月12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史研究室举办学术沙龙。张艳茹和宋丽萍分别就访日印象和近年研究课题,向全室同仁做汇报。学术沙龙由研究室主任毕健康研究员主持。

  2010年6月23日至12月22日,张艳茹参加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面向全球招募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生日语研修项目”,得以有半年时间在日本学习和研究。在学术沙龙中,张艳茹谈到自己在日本访学半年的收获。首先,在学术方面,查找了一些原始资料,并能够与日本学者进行交流,感觉受益匪浅。其次,加深了对中日关系、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的直观感受。

  张艳茹还谈到自己在日本半年的一些切身感受。在中日关系方面,她说,有两件事让自己感触特别深:其一,中国赴日游客不断增加,对日本经济的拉动起了一定拉动作用,也加强了两国的民间交流。其二,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对中日关系的巨大冲击,中日关系脆弱性的一面显现无遗。在日本期间,对日本人的工作之认真、勤奋也深有感触。同时,他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保护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张艳茹还介绍了自己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自2006年开始收集与“近代日本的元老政治” 相关的资料,并逐步展开研究工作。近几年来,自己主要围绕“近代日本的元老政治”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这次室内学术沙龙中,张艳茹主要介绍了学术界对近代日本的元老这一政治势力的理解,简单分析了元老势力对近代日本政治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时期对元老政治进行了概述。

  元老是日本对近代几位特殊人物的称谓,被公认为是元老的有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井上馨、西乡从道、松方正义、大山严、桂太郎、西园寺公望九人。元老不是一种官职,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依据,尽管如此,他们却对近代日本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上他们因为具有特殊的身份而能与天皇有直接接触,接受天皇的国事咨问;对下他们利用自己在政治活动中所积累的影响力以及天皇的权威,通过推荐后继首相等手段,在幕后干预内阁等权力机构的施政。在整个政治体制中元老具有特殊地位,起着特殊作用,在一定时期成为操纵日本政治的幕后之手。目前张艳茹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元老与内阁”方面。

  在本次报告中,张艳茹以占主导地位的元老为划分时期的依据,将元老政治分为元老的出现与伊藤博文占主导地位时期、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时期、山县有朋占主导地位时期、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时期四个时期,简单分析这几个时期元老对内阁的影响。

  元老对内阁的影响,加剧了内阁的不独立性,同时也反映了战前日本政治的密室政治、协调政治的特点。元老的存在和对内阁的影响体现了近代日本天皇制在立宪政治外衣下非立宪的一面。

  近代日本将吸收的西方政治文化与自身政治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殊的近代天皇制政治形态。元老这一政治势力能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与日本旧有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关,同时又与日本在外压下实施的政治改革的不彻底性有关。要更好地理解近代日本天皇制,更好地解析近代日本的政治架构,更好地解释近代日本政治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就不能绕开对元老这一政治势力的研究。因此,张艳茹深感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探讨。

  宋丽萍的汇报主要围绕近年来一直从事的印度人民党研究展开。在这次沙龙活动中,宋丽萍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在厘清印度人民党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其政治主张、政治动员、选举战略以及印度社会变化在政党崛起过程中的作用。之后,通过对执政前后诸政策的对比考察,全面了解政党的属性。这样,通过对一个政党历史发展的研究,展现独立后印度历史发展纷繁复杂的过程。

  宋丽萍说,印度人民党政治主张之一的整体人本主义思想力求探索一条立足于印度本土文化、适合印度国情的现代政治经济发展道路。该思想牵涉传统文化在印度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独立后,印度政治活动家一直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之路。社会党的洛希亚曾经力图将社会主义与甘地思想结合、纳拉扬提出的“全面革命”、维诺巴的献地运动都是这方面的尝试。印度人民党的很多主张其实也是对甘地思想的继承。如其中的斯瓦德西(经济民族主义)、萨尔乌达耶(人人幸福)、甘地社会主义。

  宋丽萍认为,印度人民党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印度社会的主要矛盾。他们构成了印度人民党的生存环境,并决定了她的各种战略选择。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和殖民地时期遗留的各种矛盾一直相伴相生,始终构成了印度社会各种矛盾的主流,其中,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是宗教与世俗主义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南北之间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种姓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

  最后,宋丽萍就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印度人民党的未来发展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宗教身份认同一直是印度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标识。印度民族认同、地方认同、种姓认同、阶级认同等也是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是强调印度教宗教身份认同,必然会加剧社会冲突,影响政党的未来发展。

  毕健康在总结发言中说,今天的学术沙龙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生动感人。这说明,亚非拉史室的科研人员潜心读书,深入思考,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研究室要为所有成员,创造条件,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大家不仅要积极参加研究室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而且要踊跃参加研究所举办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会,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由路径,也是对研究所学术事业的积极支持。

  (亚非拉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