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室举行研究室建设座谈
2011-05-09
2011年4月26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史跨学科研究室邀请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亚非拉美史研究室、西欧北美史研究室、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图书资料室的八位研究员,就如何搞好跨学科研究室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座谈。室主任姜南首先对参会同志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本次座谈会的主旨是向各位研究员虚心求教,希望各位研究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跨学科研究室的建设多提宝贵建议。
在积极而诚挚的气氛中,与会研究员围绕姜南提出的议题纷纷发表看法。其中,大家集中关注的问题有两个。第一,研究室的定位问题。研究员们普遍认为,新研究室的研究宗旨、方法和对象,不仅决定着这个室的发展方向,还直接关系到研究室成员的学术成长。所以必须明确,史学跨学科“跨”的是什么,是世界史内部的国别、时间段、研究领域的跨越,还是世界史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研究。部分研究员提出,可以尝试用课题带动我所的跨学科研究。第二,研究室成员的转型问题。大家认为,新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应逐步展开,研究室成员的转型切忌操之过急,最好不要偏离各自的研究方向过远。此外,各位研究员还提出了许多建议。
张丽研究员指出,目前国外许多历史学家从事的研究都属于跨学科研究。但是,这类研究也对史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她以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为例,建议跨学科研究室成员积极争取出国机会,与国内外学者、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建立联系,为科研工作开辟道路、创造便利条件。
黄立茀研究员认为跨学科研究室首先应明确研究宗旨,要立足当代、关注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前进的问题,选择复杂而重大的世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做出贡献。为此,她以不久前在清华大学成立的中俄合作战略研究所为例,建议研究室成员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选择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如何开展具体的科研工作方面,黄立茀研究员建议世界史跨学科研究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短、中、长期规划。
毕健康研究员分析了跨学科研究“大、通、透”的三大特征,强调跨学科研究一定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他建议研究室的头两年工作要在摸索中前进,首先做好中外史学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跟踪,然后慎重确定个人的研究方向。毕健康研究员提出研究室要经常思考“文章为谁而写”的问题,研究人员要树立读者意识,撰写文章深入浅出,将主体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
吴必康研究员提出跨学科研究室首先应思考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争取把跨学科研究和院、所的重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将社科院两大任务结合起来,即学术研究与服务现实的有机结合。同时,他为新研究室指出了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寻找研究薄弱而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第二,研究历史现象中的内在联系,找出人与社会的共性和特性;第三,在打基础阶段应先从专门史或断代史入手,保证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孟庆龙研究员列举了跨学科研究室面临的诸多矛盾,如新研究室追求新气象与研究室成员坚持各自研究方向的矛盾,个人学术道路规划与领导要求之间的矛盾。所以,他不赞成跨学科研究室急于开展大项目,建议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追踪国内外史学跨学科研究动态;同时,可考虑申请适当的研究课题。
俞金尧研究员认为新研究室不能做重复工作,应与国内史学界的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他建议跨学科研究室制定计划要有长远打算,室内成员不能固守自己的研究领域,应在几年内逐步实现转型。在选题方面,他建议新研究室从通史的编纂体系上进行创新,重视全球史的研究。他指出跨学科研究任重道远,研究室成员要加强理论素养,下大力气扩展知识储备。
顾宁研究员建议,跨学科研究室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理顺与其他研究室的关系。研究室成员在确定研究方向时,要多方听取意见,不要急于做重大调整。
郭方研究员简单介绍了史学跨学科研究的三大种类,即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还有历史科学内部的跨学科研究(如中西交通史、比较史学等)。他建议新研究室逐步展开科研工作,先从史学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史研究入手。
跨学科研究室李春放研究员指出,跨学科研究室在研究方法上力求打破国内世界史学界原有的国别、区域研究模式,摸索新的世界史研究套路;在研究对象上并不仅限于撰写全球史,还有许多史学跨学科研究的选题要做;跨学科研究室面临许多困难,如科研任务重、研究人员不足等等,应该从基础工作踏踏实实做起,努力推动我所跨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最后,室主任姜南表示,跨学科研究室十分感谢各位研究员真诚地提建议出点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各位研究员的关心和支持。
(世界历史所跨学科研究室国春雷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