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赴贵州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
2012-08-01
2012年7月18日至23日,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刘军同志等一行7人赴贵州参加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先后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社科院等单位的同行进行座谈,讨论史学理论热点问题、交流办刊经验,并参观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在贵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研究室的同志与来自贵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贵州民族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西方史学理论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贵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陶渝苏教授、党委书记安明刚教授、副院长张清教授、历史系主任唐书明教授先后致辞,对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同志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之意,并介绍了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的优良学术传统、最近所开展的学术研究与社会调研活动等工作。
史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刘军研究员介绍了在公民的政治权利研究领域内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姜芃研究员介绍了近些年在文明起源理论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王旭东研究员以信息史学与环境史学为题做了发言,吴英副研究员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展做了分析,董欣洁副研究员对全球史的现状与特点做了评析,李桂芝博士对西方中世纪的厌女观做了梳理,张文涛博士作了题为“人类历史在持续不断进步吗?”的发言。
以上发言引起大家热烈讨论。贵州师范大学历政系主任刘莲芬教授、马骏琪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旅游学院唐志明教授,贵州大学吴倩华、陈国文、罗正副、林国妮、朱兵、袁轶峰等老师先后发言,就以上问题发表了各自看法。

在贵州大学参加研讨会

贵州大学人文楼
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室的同志与《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就如何办好刊物交流了经验。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贵州社会科学》,近年来在全国省级社会科学杂志中排名取得不俗成绩,编辑部主任索晓霞、编辑赖力、翟宇博士等分别介绍了在组稿编辑综合性刊物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学术关与编辑关的经验,坦诚在办刊中遇到的压力和难题等问题,并希望在专业问题上得到《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的支持。《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刘军、姜芃研究员等先后介绍了本室专业性杂志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组稿、审稿、编辑等方面的经验。宾主双方还就稿酬支付、文章署名一些技术问题作了深入交流。

与《贵州社会科学》杂志座谈

与《贵州社会科学》杂志座谈
遵义是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这次考察之行的重要一站,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是由黔入川的咽喉。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是古夜郎国的中心地区。《史记》所载夜郎自大故事,便源自于此。唐代安史之乱后,大诗人李白曾被流放夜郎,写下二十多首诗作。最为著名者如《流夜郎赠辛判官》:“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遵义也有着特殊地位。1935年初,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举行遵义会议,这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前后,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取得两次大捷。毛泽东主席填有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遵义娄山关

红军烈士陵园
此次贵州之行虽然时间短,行程急,但却获得了丰富的收益。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贵州同行建立了情谊,交流了学术思想与观点,交流了办好刊物的经验;二是领略了祖国壮丽河山的气魄;三是接受了贵州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国革命传统的教育与洗礼;四是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许多感性认识。
贵州几个学术单位同行们表达了一种相同的愿望,他们非常希望能与世界历史所的各学会各研究部门接触交流,希望大家能多到贵州开会考察。
(张文涛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