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历所举办离退休干部及在职人员学术讲座

2019-10-21

  

  世历所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于2019年10月15日举办学术讲座。所党委书记罗文东、副所长饶望京出席会议并讲话。离退休老干部和在职人员四十多人参加会议。

  罗文东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建立我所退休老同志和在职人员学术交流的机制和师徒制度。他围绕这一问题讲了三点举措。一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学术讲座要让在职人员参加,发挥学术讲座的最大效益,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学术讲座是青年人学习成长的主要机制之一。这次作报告的于沛老师和王旭东老师退休之后笔耕不辍,研究不止,他们新近都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年轻同志树立了榜样。二是老干部工作和青年工作是党委的重要工作,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一个有效机制,不但要抓好老同志的学术讲座,而且要建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定期召开学术讲座,召开老同志成果出版发布座谈会,加强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学术交流,促进相互了解、沟通和传帮带工作。三是所党委决定,在所里建立师徒制度。新进所的年轻同志要拜与自己相同专业的一位在职人员和一位离退休人员为师。年轻同志可以高效便捷地学习老同志的治学经验、研究方法,以便更快成长;同时,年轻同志也可以帮助老同志查阅资料,解决一些研究方面的困难。

  通过这种方法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机制,形成相互学习,钻研业务的氛围。今后,老中青传帮带的机制要落实到各个处室,并且作为处室每年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饶望京副所长通报了所里近期工作。特别强调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如期完成全年工作计划。尔后,学术讲座正式开始。于沛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王旭东研究员作了“什么是信息史学——历史学之信息转向的理论思考”的报告。

  于沛研究员分析介绍了自习近平提出今日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以来,国内外对这一观点的反响及不同的研究观点,大变局的内容、实质,在大变局过程中中国应如何应对等问题。他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史的高度,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趋向的世界性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转折,体现出世界现代历史的深刻变化。在分析大变局的表现及背景时他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迅速发展,实现了群体性崛起。各种政治思潮的竞争加剧。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趋于多元。大国战略博弈更加剧烈,世界政治多元化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国人民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世界,已经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

  大变局是人类矛盾运动规律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关于大变局变了什么,于沛老师指出,一是国际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新科技革命加快发展,改变着世界,重塑着世界;三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不可逆转,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作为一支独立力量走向世界舞台;四是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治理核心是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全球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全球治理的规则更加明确;五是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呈现新态势,多样文明共存、共建。

  于沛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经济、物质力量推动的,是人类规律性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于沛指出,中国应对的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大变局中我们的核心立场,是不能改变的。他最后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世界又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要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主席反复讲,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历史智慧,需要历史支持、历史支撑。这恰恰是我们世界史所、我们史学工作者光荣的责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王旭东的报告分为四部分,一是信息是什么?二是信息史学是什么,不是什么?三是信息史学的理论前提是什么?四是信息史学之体系建构的理论模型是怎样的?报告从跨学科角度和历史哲学、历史认识论及史学方法论层面,阐释了当今国际国内历史学界的最为前沿的信息史学的研究情况。

  他指出,科学研究证明“信息”(information)概念不仅早已超越了“消息”,也超越了申农信息论给出的“信息量”界定,被认为是宇宙/现实世界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是与物质和能量平等的基本实体,决定了万事万物的结构关系。历史文献和著述是信息的主动记载;考古发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遗留,是信息的被动遗存;并且,转换到信息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和历史学,不难发现能使之得以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信息。由此得出历史/历史学的本原是信息这一结论,同时建构了信息史学。

  信息史学”的定义是:将历史和历史认知及其诠释,抽象/解构到信息的层面,系统地综合运用信息、信息理论、信息科学、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念、方法和技术支持及实现手段,来探讨并深入研究历史学领域里的诸种问题(包括历史是什么,历史的主客体,历史的定性、定量、关系和作用,历史表述的过程和结论的呈现等)的一门新兴学问,或正在形成中的交叉/分支学科。信息史学对推动历史学学科建设的现代化和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大数据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之后,与会者就信息史学的缘起、信息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等,以及手机的应用安全、存储等问题与王旭东进行互动交流。

 (供稿: 张丽  照片:徐世平 沈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