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传达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2025-01-13
2024年12月20日,世界历史研究所离退休干部领导小组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合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世界现代史》项目首席专家原所长于沛作题为“洞悉世界历史大势,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报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晓华主持会议,所党委书记孙建廷、所长刘作奎、副所长叶聪岚和20余名离退休干部出席会议。
于沛同志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是介绍参加11月29日中央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概况。中央领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证,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通过努力实现学理化和系统化,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历史之问和现实之问,这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二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由来和发展。指出该工程根据2004年1月5日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央文件启动。启动的背景是苏东剧变,中国必须通过该工程改变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出现的失语、失声、失踪的三失状态。工程启动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和教材大量出版,其中中宣部牵头的高校教材有9种,教育部牵头的相关各类教材70余种。这期间,于沛研究员除担任首席专家主编和撰写了《世界现代史》外,他还作为共同首席专家主编和参与了“马工程”重点项目《史学概论》的最终成果六卷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撰写工作。此外,由世界历史研究所主编的院重点课题项目39卷本《世界历史》,也是在这一工程影响下诞生的体系创新巨著,在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世界历史所的许多同志都参与了上述三项课题的研讨和撰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三是根据自己担任20年首席专家的经历和世界史、史学理论研究的实践,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与史学研究的关系。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不仅要回答历史之问还要回答现实之问,这样方可创造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形态。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传统文化现代化,两者融合创新,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文化,同样是世界史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于沛同志讲完之后,与会的老同志们纷纷发言,谈感想讲体会。党委书记孙建廷同志高度评价于沛同志担任首席专家参与马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沛同志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老黄牛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乎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生命工程,世界历史研究所必须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世界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他还向老同志们通报了世界史所明年的科研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等的部署安排。
会议结束之后,老同志们参观了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从一件件精美龙文物中探寻延绵至今的中国龙文化。
(本文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张经纬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