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能
陈启能
研究员
| 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 | 
| 史学理论、苏联史
             
 
  | 
            
             语言 
             | 
            
             俄文英文 
             | 
        
| 学术成果 | 
| 
             著作: 
             | 
            《苏联史纲1917-1937》(上、下册) / 人民出版社 / 1991年5月 /第十七章第二节第3-4目 /
             
 《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访美札记》/ 社科文献出版社 /1987年11月 / 126千字  | 
        
| 《香港与英国的殖民撤退》(主编) / 中国社科出版社 / 1993年9月/ 124千字 | |
| 《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 (主持) / 香港新天出版社 / 1993年4月 / 174千字 | |
| 《英国如何撤出殖民地》 (主持文章部分) / 香港文汇出版社 /1993年1月/ 25千字 | |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6年9月/634千字 | |
| 《苏联史学理论》(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11月/225千字 | |
| 《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264千字 | |
| 
             译著: 
             | 
            《反对波克罗夫斯基历史观点》 (与李显荣合译) / 三联书店 / 1962年9月/ 108千字 | 
| 《苏联大清洗内幕》 (俄文,主编) / 社科文献出版社 / 1988 年/ 370千字 | |
| 《斯大林政治肖像》 (俄文,合作)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89年5月/ 470千字 | |
| 
             论文: 
             | 
            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洛克的"第二性质"学说? / 《光明日报》/ 1961年10月17日和24日 / 13千字 | 
| 论莫尔与康帕内拉 / 《文史哲》/ 1963年第4期 / 12千字 | |
| 驳斥赖肖尔所谓近代化的谬论(合作) /《光明日报》/ 1964年8月26 日/ 5千字 | |
| 沙皇俄国与两次国际海牙会议(合作) / 《历史研究》/ 1975增刊第2期 / 15千字 | |
| "四人邦"的影射史学与"洋为邦用"的反革命阴谋(合作) / 《历史研究》/ 1978年第9期 / 11千字 | |
| "四人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死敌(合作) /《历史研究》/ 1978年第10期 / 19千字 | |
|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不容篡改(合作) /《历史教学》/ 1979年第3期 / 5千字 | |
| <河殇>唯心主义历史观剖析(合作) /《人民日报》/ 1989年10月23日/5千字 | |
| 斯大林与历史科学(合作) / 《世界历史》/ 1979 年第6期 / 10千字 | |
| 一个本本主义者的悲剧--论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的一个特点 / 《世界历史》/ 1980 年第2期 / 13.5千字 | |
|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世界历史》 / 1981年第1期 / 13千字 | |
| 普列汉诺夫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史学月刊》/ 1981 年第1期 / 10千字 | |
| 关于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对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信的理解/《历史研究》/ 1982年第1期 / 19千字 | |
| 普列汉诺夫临终前有没有认错?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第四辑) / 1982 年/ 3千字 | |
|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合作) /《世界历史》/ 1983年第2期/ 16.5千字 | |
|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15千字 | |
| 斯大林给《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的信及其影响/《世界历史》/1986年第8期 / 17千字 | |
|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光明日报》/ 1986年12月3日/ 4千字 | |
| 三十年代苏联对波克罗夫斯基的批判 /《世界历史》/ 1987年第2期/ 13.5千字 | |
| 论历史事实 /《史学理论》/ 1987 年第4期/ 25千字 | |
| 史学理论和史学改革 / 《史学情报》 / 1987年第1期 / 5千字 | |
| 加强历史认识问题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1期 / 6千字 | |
| 苏联三十年代文化建设的成就和思想理论界的批判运动(合作) /《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二分册) / 重庆出版社 / 1987年11月/ 12千字 | |
| 世界史研究四十年:成就、不足与展望/《史学理论》/1989年第4期/20千字 | |
| 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 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0年6月/ 11千字 | |
| 福尔摩斯探案的学术研究/《福尔摩斯的符号学》/ 中国社科出版社 / 1991年2月 / 10千字 | |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和历史学 / 《哲学研究》/ 1991 年第1期 / 6千字 | |
| 寻找自我, 追求特性, 走自已的路-加拿大成功的启迪 / 《加拿大-成功的迪启》/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年7月/ 7千字 | |
| 从"叙事史的复兴"看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 /《当代》/ 1993年11月/ 4.5千字 | |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加拿大全国大选的启示 / 《视点》/ 1993年第12期 / 7千字 | |
| 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 /《历史研究》/ 1993年第3期 / 18千字 | |
| 评马斯泰洛内《欧洲政治思想史》 (英文) / 《il Vieusseux》/ 1993 年第7-8期(英文) / 3.5千字 | |
| 活跃在加拿大政坛上的新民主党 /《加拿大:民主与政制》/ 社科文献出版社 / 1993年12月 / 18千字 | |
|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及对他们宜采取的态度(合作) / 《要报》/ 1993 年第48期 / 3千字 | |
|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合作) /《对外学术交流情况》/ 1993年第43期 / 6千字 | |
| 加拿大华人及其对祖国的期望(合作) / 《对外学术交流情况》/ 1993年第44期 / 4.4千字 | |
| 
             论文集: 
             | 
            《苏联现代史论文集》 (合编者之一) / 三联书店 / 1985年9月/ 230千字 | 
| 《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 (主编) / 中国社科出版社 / 1990年6月/ 320千字 | |
|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 团结出版社 / 1993年9月/ 251千字 | |
| 《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 (主编) / 中国社科出版社 / 1991年11月/ 330千字 | |
| 
             工具书: 
             | 
            《世界历史大事记》(合作) / 1960年 / 世历所 | 
| 《外国主要史学机构和部分历史学家》(合作) / 1979.2. / 世历所 | |
| 
             小册子: 
             | 
            《慕尼黑阴谋与绥靖政策》(合作) / 人民出版社 / 1976 年/ 50千字 | 
| 《普列汉诺夫》 / 商务印书馆 / 1964年,1980年版 / 20千字 | |
| 
             高校教材 
             | 
            《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 (主编) / 社科文献出版社 / 1991年5月/ 590千字
             
  | 
        
| 
             文章: 
             | 
            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特点 /《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6期/3.5千字 | 
| 当代苏联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理论》/1987年第4期/2.5千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