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辉研究员与青年谈治学
2014-07-04
王章辉研究员
2014年7月1日,世界历史所青年工作组邀请英国史专家王章辉研究员给所里的青年同志谈谈自己的治学经验。王章辉研究员曾担任欧美史研究室的主任和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的会长。他主编的《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等均是国内首部相关专业著作。由他撰写2013年出版的《英国经济史》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英国经济发展史的专著,书中的闪光点在于对英国的崛起和走向相对衰落原因的分析。
王章辉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从事世界史研究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即善于收集资料的能力、外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他认为,从事世界史研究的难点是创新。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可以算有创新呢?创新成果应该占有新材料、有新观点、新视角或者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至少占有其中的一两项,如果一条都不占就很难说是创新成果。
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经历,王章辉研究员强调,首先要重视收集第一手材料。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从事研究的时候才能做到心里踏实。比如研究英国的圈地运动,就应该从档案馆收集议会通过的《圈地法》和《圈地裁决书》,以保证研究的扎实、严谨。其次,研究世界史必须要学好外语。搞一些笔译对提高外语水平会很有帮助。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多查字典,应该尽量做到“信、达、雅”,要使用中文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外语式的长句子。再次,分析综合能力也很重要。并不是有了足够的资料就行了,要做好研究,还必须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产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且,分析和综合能力是与理论分析能力紧密相连的,他主张研究者要读一些马恩的著作和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最后,应该提高写作能力。王章辉研究员认为,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办法,研究者应该练习写作各种类型的文章,如新书简介、书评、综述等等。他还建议,年轻的同志在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应该多参加集体项目,多向老同志学习,以便尽快地取得进步。他强调写文章要结构严谨、文字简练。
王章辉研究员还强调了研究过程中选题的重要性。他个人倾向于比较中观的研究。微观选题有的意义不大,很多微观选题还会因为资料缺乏而难以进行。而宏观的研究难度比较大,很多时候需要积累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做基础。
最后,青年同志们与王章辉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参加了报告会。
(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工作组姜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