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研究所国情调研组赴江西临川进行国情调研
2020-10-10
9月21日至25日,在党委书记罗文东带领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国情调研组一行10人赴江西省临川国情调研基地进行调研。本年度的调研主题是临川的基础教育。
临川地处江西东部,为抚州市市辖行政区。历史上,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出现过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解放后,在历届抚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临川各界同心协力,克服地域区位和经济条件的局限,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创新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临川第一中学、临川第二中学、抚州市第一中学(原临川中学)为代表的知名中学,为国内外高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青年学子,其中超过300人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饶祥明、王昱、华小明、鄢素芬、罗习奇等数十位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过全国性荣誉称号。临川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系统中令人瞩目的标兵之一。
9月21日下午,调研组赴临川第十六中学,与二百多名师生共同聆听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研究员的讲座,主题是“临川文化及其人文精神”。吴凤雏研究员从才子文化、教育与书院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文化、商帮文化等十个方面概括了临川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了临川文化形成的多重原因。讲座结束后,调研组成员与吴凤雏研究员、临川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文广新旅局、区社科联、临川十六中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心得和体会。
9月22日上午,调研组赴临川大岗中学(初级)调研。大岗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虽然地处偏远,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都没有优势,但办学质量声名远播,近年来中考成绩优异,被临川教育集团录取的学生人数在全区名列前茅。在调研座谈中,大岗镇党委书记彭克华介绍了大岗中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影响力。大岗中学校长程国贤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经验,特别强调社会的支持和教师“以校为家、家校一体”的奉献精神。教师代表章木蓉、章永高等人分别表达了在教育和教学中获得的归宿感和荣誉感。
(调研组参观大岗中学校园)
9月22日下午,调研组在抚州市第一中学调研。校长罗习奇、党委书记鄢素芬向调研组介绍了该校建校百年来的历史和取得的各种成绩。罗习奇重点介绍了政府重视、一批好老师的全心付出、名校带民校、优秀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才等方面的经验。鄢素芬介绍了科研兴校的作用,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根据国家不同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办起了学制有弹性的实验班,同时辅以课程改革,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皆取得优异成绩。几位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代表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抚州教育局副局长饶宁、临川区教体局督导室主任帅国恩、临川区社科联主席邹浪等领导分别做了发言。
(调研组参观抚州一中校史馆)
9月23日上午,调研组赴抚州乐安县,调查抚州红色文化资源。万崇镇池头村是乐安县最早有革命活动的地方。红军独立第五师、红三军团和红二十二军等部队都曾在池头村驻扎过。萧克旧居不仅是乐安县万崇苏维埃政府的驻地,也是萧克将军曾经养伤的地方,旧居墙壁上保存着“保障分田胜利”、“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等红军标语。调研组认真听取讲解,并和当地领导、群众进行交流。
(调研组参观肖克旧居)
9月23日下午,调研组赴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调研。该博物馆由乐安县古祠堂“国宝公祠”改建。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红一方面军在该地进行军事整编。国宝公祠和旁边的操场即为红三军团主力的驻扎地和练兵场,彭德怀、萧克、张震等人都住在该祠堂里。改建后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目前是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点、抚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了乐安县各种建筑上保留的3826条红军标语和漫画。调研组在当地领导陪同下,参观博物馆陈设和展览内容,搜集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料。
(调研组在红军标语博物馆前合影)
9月24日上午,调研组先后赴汤显祖纪念馆和王安石纪念馆调研。王安石是受到中外史家高度关注的中国政治家和思想家。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学者多有盛赞王安石变法的价值,内藤湖南等人甚至认为他是近代化思想的代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部长亨利·阿加德·华莱士认为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所遭遇的困境与王安石在1068年的处境类似,尽管存在时代差异,但两者所采取的应对办法,也非常相似。中国史家梁启超称赞王安石是“国史之光”。宋史专家邓广铭一生四写王安石传记,称之为“能够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汤显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王安石与汤显祖是临川文化的代表人物,至今仍然对临川文化教育有着极大影响。调研组在两处纪念馆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与思想,加深了对临川历史文化名人的理解。
(调研组在王安石纪念馆合影)
9月24日下午,调研组赴临川教体局调研。临川区委宣传部部长王筱雄、区教体局局长张斌等介绍了临川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成功经验和今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张斌认为,临川教育品牌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五个好:有一个好的传统、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个好的模式、有一支好的队伍、有一个好的氛围。调研组成员还就基础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教育主管部门同志进行了深入沟通。
同日下午,在区委宣传部、教体局等单位领导陪同下,调研组赴临川区第十三小学调研。十三小虽然是一所新办不久的小学,但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教育设施、有特色的教育举措等,已经使其成为本地小学教育中的模范学校。徐文根校长带领调研组参观了由戏剧改编的学生广播操、学生课堂,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和未来规划。
(调研组在临川区第十三小学调研时合影)
9月25日上午,调研组赴临川第一中学调研。临川第一中学是一所规模宏大的全国知名中学,与许多国外知名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毕业生中超过300人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王昱校长带领调研组参观了校史馆,并向调研组介绍了扁平化管理的先进做法。在座谈中,王昱校长重点谈到学校当前面临的一些压力,如教师职称评聘问题、教师退休的政策瓶颈问题、学生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等。
同日上午,调研组赴抚州市教体局调研。教体局副局长黄志刚主持座谈会,抚州市实验学校、抚州市第一中学、临川第一中学、临川第二中学、抚州市社科联、抚州市方志办、临川区委宣传部、临川区教体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黄志刚副局长介绍了抚州基础教育的现状,认为抚州教育的成绩体现在五个方面: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一个品牌、打造了一种文化、培育了一种精神、创造了一流业绩。其他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和调研组做了交流。
罗文东书记向抚州市教体局和临川区委区政府对于本次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周到安排表达诚挚的谢意。他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此次调研工作,并为调研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此次调研虽然行程密集,但是收获很大,调研组的各位成员提出了很多问题,与各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搜集到许多第一手的素材和资料。临川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调研组将根据调研情况,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并结合世界历史研究的专长,提出相关看法意见和对策建议。
9月25日晚,调研组圆满完成调研任务,顺利返回北京。
(调研组组长:张文涛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