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8日第12版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三协同﹄

2021-12-28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和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要立足两个百年交汇和“十四五”开局的战略基点,把握新时代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厘清高校智库与一流学科两者间的功能互补、发展互促,以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与高校智库协同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全面做好“三个协同”。

  加强战略规划协同。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治学之基。高校智库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当前,需要将一流学科和高校智库两者有机统一于一流大学建设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之中,在管理架构、实施路径、战略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各自发展现状、功能定位、特色优势、内在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协同,提高政治站位,着力高起点谋划。

  高校智库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批示贯穿始终。高校智库研究要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宗旨,专注于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的独特方法、模式与路径,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通过熟练运用学科理论并基于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为破解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学术支撑。把一流学科与高校智库的战略规划纳入到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全局中去系统谋划、顶层设计,要突破传统的学科范式,坚持继承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和高校智库双向融合发展。

  推进制度创新协同。战略层面的协同需要制度层面的联动来细化和固化,要全面推动高校智库内部治理、工作运行、管理运营、人才机制、考核评价、经费制度等全方位的系统设计、改革创新和积极探索。高校智库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需要通过持续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对智库人才的吸引和培养。高校智库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形成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精于调研、乐于共享合作的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激发创造活力。要从顶层设计开始,突出改革重点,协调校内人力资源、财务等相关机构协同优化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科研评价、财务预决算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以服务智库专家科研创新为原则,持续提高智库专家工作的便利度和舒心度。

  一流学科是高校智库建设和功能实现的基础,要深化“学科导向”,对标世界一流,遵循学科建设规律,聚焦核心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基础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探究,不断生产厚实、创新性的思想知识,丰富“象牙塔”的内涵,支撑高校智库在“问题导向”下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研究,产出更高质量的智力成果。着力优先培育优势学科,重点打造特色学科,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学科融合互动和对话交流。不断创新学科培育的管理模式、科学制定“学科-智库”平台培育制度,推动学科资源与智库共享、学科教师与智库专家广泛合作,构建优势学科群。形成有利于学科间对话交流的共享机制,完善学科互动机制、学科交叉机制和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科建设整体质量和内涵水平,为智库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和支撑。

  促进资源配置协同。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更好满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服务宗旨。学科成为高校当前重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建制。一流学科将成为一流大学的核心和基础,也构成了世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基本格局。高校智库是一流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流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路径表达。

  高校智库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时,往往涉及社会科学多个领域、多个组织和多个学科,不是靠某个学者、单个学科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要推动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突破传统的学科、学院与智库之间的壁垒,积极推行由跨学科专家组成的“矩阵式”“项目制”组织形式,以项目为导向,组建包括多个专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加强与其他智库、学科组织之间的互动协同,开展对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项目的跨学科研究和联合攻关团队,做强核心专业领域,提高智库产品的质量。打造跨学科、跨智库的合作研究机制,实现交叉学科、多个高校智库间的有机协同和资源整合,使多元主体围绕重大项目开展高水平研究,形成协同领域广泛、协同主体多元、协同平台扎实和协同路径多样的资源整合新格局。同时,要整合国家、地方各级资源,加强互动联系,服务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集聚人才、科研、资源等独特优势,服务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互动和融合发展,加强国内外高端优质资源整合协同。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市场培育与江苏实践探索研究”(19GLB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徐维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