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山:回忆彭坤元老师
2023-07-19
我尊敬的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退休干部和研究员彭坤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3 年 7月3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 86 岁。我认识彭坤元老师是40年前的事了。这种缘分大概是命中注定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正常研究工作以后,彭老师开始关注非洲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发表多篇文章,或推介国外非洲史的研究概况,或介绍国内的研究,如1982年的《非洲近现代史研究综述》等文章。此外,1982年由他与几位学者负责编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非洲史论文集》展现了中国学者的早期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和论文集对后起之辈了解国外研究状况和国内研究成果帮助很大。他与陆志宝和张晓华合译的艾里克·威廉斯(Eric Williams)的《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历史著作,展现了跨大西洋贸易期间1500-3000万非洲人被强迫运至美洲从事种植园奴隶劳动的历史,说明这种全球性劳动力迁移为欧洲和北美带来大量财富,构成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作者重现了非洲奴隶移民作为美洲殖民地主要劳动力,从15世纪起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近代繁荣以及欧美的多元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为我们解释了欧洲特别是英国近代崛起的根本原因。
我是七七级即1977年考上大学。作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大学生,能考上大学,机会难得,倍加珍惜。我当时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十分关注,觉得民族主义值得研究,而非洲可作为这一研究的起点。后来,父亲带着我去见当时在湖南社科院工作的远房舅舅何光岳先生,他也鼓励我从非洲入手。这样,我就开始关注非洲。1971年中国复返联合国后,中央曾经鼓励各级干部学习世界史,为此翻译了各类外文书籍,旧书店里有大量关于非洲历史和现实的译著。我就省下钱来买了一大批这种书,其中不乏非洲史名家的著作,自己钻研,还自费订阅刚创刊的《西亚非洲》杂志。彭坤元老师参加了于1980年3月17—25日在湘潭大学举办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大概是上天的眷顾吧,谁能料到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湘潭开完后,一些北京参会的老师经过长沙时又到我当时就读的湖南师范学院(现在的湖南师范大学)讲学,我有幸聆听他们的讲座。
当时我对研究生教育并无任何认识,自学非洲史,颇有点自我陶醉的意味。未料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来招收非洲史研究生,我报名并有幸于1982年初成为世界史所研究员吴秉真先生的弟子。当时与俄罗斯专业的吴恩远、郑羽和德国史专业的胡晓东同届。吴秉真先生长期从事国际事务研究,是国内少数几位对非洲比较熟悉的学者。她专门为我请了西亚非洲所的葛佶和屠尔康老师讲非洲古代史,世界史所的彭坤元和秦晓鹰老师讲非洲史和民族主义,北京大学的郑家馨和陆庭恩老师讲南非史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中央民族学院的顾章义老师讲非洲民族,外交学院的潘蓓英老师讲民族独立运动等课程。彭坤元老师是归侨,他温文尔雅,为人敦厚,讲课时总是面带微笑,态度谦和,尽量让我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由于他做过有关非洲近代史的研究综述,对国外学者和研究成果多有涉猎,讲课时娓娓道来。他布置作业也多照顾我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所在,我也很乐意听他的课。我在此期间曾写过一些读书心得,均为听课的感受,确实受益匪浅。
1985年,我拿到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世界史所亚非拉研究室工作,与彭老师在一个研究室。当时研究室还有研究埃及史的杨灏城老师和研究拉美史的萨那老师,土耳其史专家朱克柔老师任研究室主任。1987年底,我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我仍然记得因为怕耽误飞机,出发前一晚住在朱克柔老师家,对此我深深感怀。我出国前已成家,出国后夫人仍在北京学习,住的仍是世界史所分的房子。涉及住房的事宜,彭老师也是多方照顾。记得在90年代初,世界史所派了一个代表团访问北美,彭坤元老师也在其中。他还专门到我们在多伦多大学的宿舍来看望,我们记忆犹新。他向我介绍世界史所各方面情况,也鼓励我回所工作。我当时的导师是马丁·克莱因(Martin A. Klein)教授。他是一位资深的非洲历史学家,曾任美国非洲研究学会主席。后来,他访问中国,先后在世界史所和北京大学亚非所交流。彭老师负责世界史所接待工作。克莱因教授回到多伦多后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世界史所和北京大学亚非所两个单位都欢迎我回去工作。
我带着家人于1994年3月底回国,选择到北京大学亚非所工作,但一直与世界史所保持密切的关系。彭坤元老师后来担任世界史所的科研处处长,在科研工作上我仍与彭老师经常联系。
彭坤元老师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发表的一些重要著述对中国非洲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例如,他在论非洲的酋长制度一文中指出,这一制度是撒哈拉以南地区长时间存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并从公共储备金、部落议事会以及世袭继承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这一制度在前殖民时期、殖民统治时期以及独立后所起的作用。他的另一篇有关清代人非洲观的文章指出,清代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视野大大拓宽,对非洲的认识比以往朝代进一步加深;由于受西方观点的影响,加上传统的华夏中心论,对非洲的看法带有狭隘性和片面性;由于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感同身受,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非洲的命运并对非洲人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颇有同感,这些为后来兴起的民族主义打下了基础。他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非洲通史》(第六卷)的审订工作,使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由非洲著名历史学家阿德·阿贾伊主编的非洲历史著作,了解有关非洲人民在十八世纪以前的历史上的主动性及其伟大贡献。
作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创办人之一,彭坤元老师连续四届当选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任期16年,对工作兢兢业业。他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中国首部三卷本《非洲通史》的编撰并担任了现代卷的主编之一。后来,蒙非洲史研究学界同仁的信任,我担任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会长,这也是老一辈学者对我的厚爱和委托,我只能竭尽全力,努力工作。我将永远怀念这位在我学术成长过程中关心、教育并爱护我的良师益友。
(李安山,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北京大学荣休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 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摩洛哥皇家学院外籍院士。)
文中涉及的文献有: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编:《非洲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
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陆志宝、彭坤元、张晓华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彭坤元:《略论非洲的酋长制度》,《西亚非洲》,1997年第1期,第23-30页。
彭坤元:《清代人眼中的非洲》,《西亚非洲》2000年第1期,第60-62页。
J. F. 阿德·阿贾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六卷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陆庭恩、彭坤元主编:《非洲通史现代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