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日本的社会变迁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召开

2016-08-23

  2016年8月12日,中国日本史学会2016年年会暨“日本的社会变迁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

  此次会议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北华大学联合主办,由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社科院、东北师范大学等40余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出版单位的130余名学者参加,收到参会论文80余篇,是近年来中国日本史学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活动。

  会议开幕式由北华大学东亚中心主任郑毅教授主持。北华大学党委书记孙德彪教授代表主办方北华大学欢迎各位学者莅临参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华大学的基本情况。天津市社科院院长、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张健研究员代表中国日本史学会致辞。张会长首先代表学会,对中国社科院汤重南研究员、北京大学宋成有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管宁研究员三位学会荣誉会长能拨冗参会表示感谢,对会议承办单位热情洋溢的服务表示感谢。他指出,日本社会的变迁与中国关系密切,中日之间相互影响,这一主题紧扣当前中日关系的现实,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现实性,希望与会学者能够畅所欲言,热烈讨论。

  开幕式结束后,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颂伦教授主持了大会的主旨发言。北京大学王新生教授发表《近代日本社会变迁中的新宗教与中国》,对以天理教为代表的日本新宗教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汤重南研究员在评议时提出,宗教和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难题,研究价值巨大,希望此项研究能够进一步关注新宗教与日本对外侵略的关系。南开大学宋志勇教授发表了《东京审判与中国》,对东京审判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进行说明,指出应客观评价东京审判。郑毅教授进行了评议,他建议对东京审判的研究应进一步突出天皇制存废和战犯审判两大问题,对苏联所起的作用也应该重新审视。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发表了《对日本“原型论”的再思考》,对由日本学者丸山真男提出的“原型论”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揭示了“原型论”与脱儒、脱亚之间的逻辑关系。南开大学李卓教授进行了评议,从“大学寮”学习课程由儒家经典到诗赋的转变为例来说明注重思想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黄大慧教授发表了《日本政界亲台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分析了日台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的日台关系发表看法,提出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应该注意日本介入台海问题。宋成有教授在评议中指出,考察日台关系时亦应关注美国因素。中国社科院胡澎研究员发表《战争记忆的选择、建构与分享》,解析了日本战争记忆的建构过程及共享路径,对中日战争记忆共享持乐观态度。管宁研究员在评议时指出,日本战争记忆中的“二元论”是共享记忆的重大障碍,对此应该进行反思。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徐万胜教授发表了《行政改革与日本自民党支配体系的变迁》,从行政改革的角度对自民党近年的政治地位进行梳理。中国社科院张经纬研究员在评议时建议,应进一步研究西方新自由主义与日本政治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发言。按照议题分为“日本的思想文化变迁与中国”“日本的政治变迁与中国”“日本的经济变迁与中国”“日本的战争记忆与历史和解”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讨论。在分组讨论中,学者们对“战争记忆”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东北师范大学周颂伦教授认为,由记忆主体的不同而导致记忆的差异性,决定了记忆的共享是极难实现的。中国社科院徐建新研究员则指出,战争记忆和解的整体方向应该有利于人类和平,而如何避免记忆的“共享”不沦为记忆的“妥协”是应该关注的。郑毅教授认为,从历史规律上看,中日实现历史和解是必然的,并进一步提醒学界应该关注中韩的战争记忆问题。

  讨论结束后由中国海洋大学修斌教授、南开大学刘轩副教授、辽宁大学王铁军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许晓光教授分别对四个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总结由徐建新研究员主持。四位总结人一致认为,会议论文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研究视角新,代表了中国日本史学界研究的整体风貌。尤其是一些青年学者提交的会议论文深挖广掘、功底扎实,体现出我国日本史研究领域后继有人、前景广阔,呼吁与会的出版界同仁多多关注、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

  在会议闭幕式上,学会荣誉会长汤重南先生介绍了自己最近正在组织进行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档案编撰工作,希望学者在日后的研究中重视资料方面的积累,并结合自己在日本史学会工作36年的经历,对年青的学者提出了期待。张健会长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对各位前辈学者对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会议讨论论文所体现出当前日本史研究的质量表示欣喜,并进一步希望日本史学界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对年轻的学者多加爱护、培养、提携,共同为中国的日本史研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