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吴洪英研究员谈“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和拉丁美洲”

2017-11-07

  2017年10月31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研究员应邀在世界历史研究所做了题为“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和拉丁美洲”的学术报告。世历所学部委员廖学盛研究员和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出席了报告会。报告由特殊学科拉美史学科负责人王文仙研究员主持,来自亚非拉美史研究室、西欧北美史研究室、跨学科研究室、唯物史观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室的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了讲座。

  吴洪英研究员首先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原因和发展历程。她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何在早期没有包含拉美国家。从国内来讲,2012年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多重“拐点”,表现在经济增长放缓、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外汇储备、能源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从国际来讲,中国当时的周边环境非常复杂,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形成了“第一军事岛链”、“第二经济岛链”和“第三司法岛链”。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四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形成了五大经济合作走廊,吸引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那么,拉美国家的态度如何?吴洪英研究员指出,目前存在四种看法:造福全球论、区域合作论、拉美机遇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随后,吴洪英研究员从四个方面谈了拉美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可行性。第一,“先天性基因”使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成为历史的必然;第二,扎实的合作基础为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提供了“有源之水”;第三,现实经济利益驱动拉美参与“一带一路”中来;第四,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不友好政策在客观上能促进中拉关系的发展。对于如何实现对接,她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分别进行介绍。具体地,在政策沟通方面,要形成发展战略对接;在贸易畅通方面,要增加进出口;在资金融通方面,有中拉基金和丝路基金提供支持;在设施联通方面,要形成合作项目的对接;在民心相通方面,要推进公共外交。

  与此同时,吴洪英研究员指出,拉美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包含遥远距离的阻隔、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治理危机、少数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美国的态度。对此,她提出了五点建议:“先谋而后动”、讲好中国故事、精神的对接、在合作中突出重点和以点带面、抓住机遇“升级换代”。

  最后,吴洪英研究员总结道,“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中拉合作的新平台和新抓手,中国和拉美国家可以借助诸多合作项目中实现互利共赢。

  廖学盛研究员对吴洪英研究员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与会人员分别就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如何提高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在拉美投资的环境、风险和对接等问题与吴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亚非拉美史研究室 杜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