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中山大学费晟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所做学术讲座
2019-03-25
中山大学费晟副教授
俞金尧研究员
2019年3月15日,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优势学科举办学术报告会,中山大学费晟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近代大洋洲地区的中国资源边疆与环境变迁”的学术报告,俞金尧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学科组多位成员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费晟副教授分三阶段阐述了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南太平洋之间日趋紧密的生态与文化联系。1790—1850年间,中国对海参、檀香木及海豹皮的进口,造成了南太平洋地区的资源损耗。1851—1881年,华人通过采矿及农业活动,参与了当地生态的重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商移民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大洋洲发展特定的农副产业,造成了环境的进一步变化。费晟认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存在稳定而密切的历史联系;两个区域的生态与文化交流表明,所谓“新欧洲”的形成,绝不仅是西方殖民与帝国主义主导的产物,中国因素在其中始终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历史所欧美室 高国荣 供稿)
下一条:刘健:变动中的亚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