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9月26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方法举隅

2023-10-20

  2023年9月20日,应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李雪涛为中美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方法举隅”的讲座。

  讲座由中美中心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中心教授华涛主持。中美中心教学副主任孙雯出席。

主讲人李雪涛

主持人华涛

  本次讲座以赞宁的“念性”与“解性”开场,随后讲述了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的哲学基础,梳理了全球史的基本理念,谈及比较方法的特点和超越,并分析了跨文化性与文化互化的具体案例。

一.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的哲学基础

  李雪涛教授提到了对“理解”的理解,并认为其不确定性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理解存在“历史性”,根据Hans-Georg-Gadamer对于诠释学的定义,阐释是一个过程,其具有历史性,没有最终的文本。

  谈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李雪涛教授指出,所有事情既是结果又是原因。Blaise Pascal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不特别地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阐释学循环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理解中的反映。

二、全球史的基本理念

  全球史是一种历史研究及历史书写的新视角、新方法。全球史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观和联系观来编纂宏观世界史或考察微观个案,或以超越民族国家的视野来看待一些跨国历史现象,是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历史学“全球转向”的产物。

  全球史既是研究领域,又是研究方法。世界史或全球史中的“世界”或“全球”表示一种动态的相互关系,是对相互关系的研究(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而非仅仅对事实的研究(study of facts)。这是一种包括中国史在内、超越国别史视野、从互动来理解世界变迁的全球史。

  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认为,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处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必然不同。因此,对历史进行全球性探索的方法(global approach)可被视为现代历史编纂学的崭新起点。

  提到互动观时,李雪涛教授表示,要从互动中理解历史。William H.McNeil认为,与外来者的交往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这种动力推动着欧亚共生圈的形成和发展,直至囊括全球。他以如今常见的西红柿酱为例,指出根据《牛津大辞典》和《大英百科全书》,该词的来源是闽南语“膎汁”。

  李雪涛教授强调,全球史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心主义,要树立整体观,应将研究对象至于广阔的相互关系情景之中来理解和考察。全球史特别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即将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都运用到全球史的研究中。

三、比较方法的特点与超越

  比较方法的优点有三:一是进行超越个案的研究,可以开展不同发展轨迹与经验的对话;二是具有问题意识;三是可以跳出纯粹的描述与分析。

  而比较方法的问题在于其将研究对象的差异抹平了,有明确的“目的论”“落后”“尚未出现”概念运用其中,将诸多对象进行平行比较。纠正方案则是要关注知识迁移史、纠缠史和关联史,进行动态的关联、影响和转化。

四、跨文化性与文化互化举例

  李雪涛教授认为,现代社会具有跨文化性。文化不是互相分离的单位,而是将外来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相互交错和融合而形成的动态实体,由于历史或文化间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今天的个体本身就是跨文化的,我们基本上都是文化的混血儿。跨文化性是当今人类生存的特点。

  文化互化指的是文化的融合和交汇现象,特别强调随之而来的创造新文化现象的想法。其中,“互化”被理解为产生全新的东西。在老子出关的跨文化意义案例中,夏可君认为,本雅明与布莱希特不约而同把自己的生命逃避方式想象为老子式的自由逃逸,以此逆转不可承受的历史灾难,这或也是一种消失于图像的方式,老子出关离开这个世界,以便消失在自己留下的箴言之中,因此也才让本雅明与布莱希特如此着迷。

总结

  李雪涛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复杂性思维”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研究者应打破自牛顿时代以来建立的教条,即以分析为主,以还原论、线性因果关系、决定论等为辅的传统科学方法,从而进入一种跨学科、多维度、跨国界、总体和全球化的思维范式。他指出,人类文化应被视为沟通、交流和连接各科知识、理念和信仰的桥梁与粘合剂,应超越因隔阂、割裂造成的各种狭隘、盲目、浅薄和偏见,从而涵养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怀,增进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

  讲座最后,李雪涛教授回答了听众的问题。他再次表达了“历史和文化是动态的和相互影响的”这一基本观点。整场讲座深入浅出,中心学子受益匪浅。

(文字: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