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所举办“中日现代化研究的课题与思考”讲座

2023-11-16

  2023年11月3日上午,日本大妻女子大学比较文化学部钱国红教授应邀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做题为“中日现代化研究的课题与思考”的讲座。讲座由世界历史研究所日本和东亚史研究室、世界历史研究所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世界历史研究所张跃斌研究员主持。

 

  钱国红教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分析了从思想史立场上进行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学术视野、主要路径,指出在讨论中日现代化差异时需要关注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历史定位。 

  钱国红教授首先比较了佐久间象山和魏源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并以二人为例分析中日知识精英的不同特点。日本知识精英由于具备识读多种外语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一手资料获得更多外部信息。他们获得关于西方的知识后,又与日本社会内部长期积累的中国知识进行对照,通过文化比较形成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于同一阶段的中国知识精英则囿于外语水平的局限,无法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 

  钱国红教授进一步指出,日本较早形成了关于“他者”和“自我”的意识,作为“他者”之一的中国是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促使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以“西洋化”为主轴重新组织自己的社会生活。由于清末中国无法依靠传统路径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精英决定向日本学习,他们以日本为媒介将西方知识和思想引入中国并反思中国传统。 

  钱国红教授指出,关于西方知识的积累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必然面临文化层面的碰撞,而这种碰撞又对国家想象和文化自觉的塑造产生影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早年留学经历及其后人生轨迹便是例证。与之相对,在面对根据西方理论设想的中国未来与当下中国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时,中国知识精英选择向现实靠拢。 

  钱国红教授强调,不同于日本现代化所呈现出来的本国传统、中国要素和西方要素并立共存,中国的现代化是融合式的。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具有世界史意义,不仅中国需要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日本、欧美也需要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这样才能帮助世界理解和定义一个不断变化的中国。钱国红教授最后结合日本学界近年中国研究动向指出,日本需要,也必定会在新的学术逻辑中重新思考中国的历史和社会。 

  讲座之后,世界历史研究所张跃斌研究员对钱国红教授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评议。在交流环节,钱国红教授、日本与东亚史研究室和拉丁美洲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就现代化研究选题、儒学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借助“他者”实现自我反思的路径、“天下”体系与“民族国家”建构、近现代语词翻译之下的概念转换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日本和东亚史研究室徐仕佳 供稿、综合处 孙洁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