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西北大学黄民兴教授作学术报告

2023-12-18

  2023年11月17日上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应邀来到世界历史研究所,在观通楼郑和厅,就“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主要特点”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世界历史研究所西亚南亚史研究室主办,由该研究室副主任姚惠娜主持。世界历史研究所和西亚非洲研究所的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黄民兴教授首先分析了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他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介绍历史性的影响因素。他指出,在2003年以前,伊拉克从奥斯曼帝国的三个省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拥有较为完整的领土、国家机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统一的国内市场、繁荣的经济。但伊拉克的国家构建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复兴党的高度权力集中、社会整合努力的失败、国家认同的薄弱以及石油财富的使用不当等,最终导致了复兴党国家的毁灭。2003年后,在复兴党政治体制的废墟上,伊拉克新政权艰难地启动了新一轮民族国家构建进程。黄民兴教授从美国的主导作用、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取得的优势地位、暴力冲突持续不断的国内环境、周边国家与国际局势整体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一进程复杂的时代和地区背景。 

  黄民兴教授详细阐述了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主要特点。在政治领域,首先是政治体制的“去中央集权化”,包括改行联邦制、库尔德地区实行自治、军事力量的薄弱与分化;其次是确立以族群分权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体制。在经济领域,表现为恢复石油生产、抑制统一市场的分裂、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推动货币制度的变革和改善遭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与文化领域,表现为部落的社会影响部分恢复、宗教社会影响力的起伏、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区政府教育改革趋势的不同。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黄民兴教授提出,2003年后新一轮的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从民族国家构建的动力来看,正如100多年前现代伊拉克国家的形成始于英国的占领和委任统治一样,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民族国家构建始于美国的入侵和占领。其次,2003年后伊拉克的民族国家构建使1921年以来其现代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倾向出现重大逆转,即从中央集权转为联邦分权。再次,伊拉克国家的发展同时呈现出“去中央集权化”趋势和国家认同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意愿及实践,而后一种趋势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最后,伊拉克形成“黎巴嫩式”的族群分权体制和“弱国家—强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 

  在互动环节,黄民兴教授回答了关于当前中东局势与美国退出中东战略的关系、中美关系对在伊拉克的中资企业的影响、伊拉克“黎巴嫩式”的族群分权制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对黄民兴教授的精彩讲座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参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陈仁壮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