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岳伟:农民协会与德意志帝国的农业保护

    内容提要:在高速工业化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以农产品进口换取工业品出口的需要和外来廉价农产品的涌入导致德意志帝国出现了农产品价格与利润双双下跌的状况,使农业保护问题凸显。尽管农业界发出了强烈的保护呼声,但自俾斯麦离职后,新任帝国宰相卡普里维却改变了自1879年以来所实行的农...[查看详细]

  • 李新宽:近代早期英国个人信用网络的建立和维护

    内容提要: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信用对个人来说,既具有经济意义,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个人信用对当时中等阶层及以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他们追求的稳定社会秩序至关重要。由于当时货币特别是常用的小额货币长期短缺,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依赖信用,再加上英国基层管理单位从庄园向堂区转变,个人信...[查看详细]

  • 杨光:中世纪至近代早期巴黎市政街区的兴衰与基层治理的转型

    内容提要:中世纪的法国城市根据不同的共同体理念,发展出不同的基层治理模式。其中首都巴黎人口众多,居民来源复杂,职业多样,治理难度高,因此设立市政街区作为基层治理组织。市政街区以邻里关系为基础,结合选举参政权利和军事自卫义务将市民和城市紧密联系到一起,超越了信仰共同体和行业共同...[查看详细]

  • 陈太勇:“珲春事件”与日本推行地缘扩张战略的尝试

    内容提要:延边地处中国吉林东部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俄战争后,东亚国际形势激变,其军事价值愈发凸显,日本觊觎已久,企图伺机控制。朝鲜“三一运动”爆发后,延边随之爆发了“三一三运动”,为清剿韩人反日武装维护朝鲜殖民统治,更为推进对华地缘扩张,日本利用马贼两度袭击自己驻珲春的...[查看详细]

  • 尤淑君:日本“旧惯温存”政策下琉球士族的认同变化(1879-1903)

    内容提要:1879年日本强行吞并琉球王国后,引起琉球士族的反抗,日本不得不实施“旧惯温存”政策。“旧惯温存”政策的实施,使琉球士族愈益分化,无法团结抗日,白党士族与以首里士族为首的中立派支持日本,倾向清朝的黑党士族却日益衰弱,不得不出逃海外,或在中国从事“琉球复国运动”。白党士族...[查看详细]

  • 何志龙、顾恺琴: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红海—地中海商贸的兴衰

    内容提要:13世纪后期,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内部趋于稳定,通过第二次霍姆斯战役大败伊尔汗国,解除了蒙古势力对叙利亚的威胁,随后又彻底清除了十字军对地中海东岸的占领。消除了内忧外患的马穆鲁克王朝重视农业和商贸的发展,兴修尼罗河灌溉工程,修缮尼罗河、红海和东地中海沿岸港口,疏通海路和陆...[查看详细]

  • 王倩:16世纪德意志地区的狩猎权问题与农村社会秩序的转型

    内容提要:在16世纪的德意志地区,狩猎权问题凸显,这一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折射了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德意志农村社会秩序转型过程中各阶层的博弈。诸侯在区域化集权的邦国构建进程中,通过强调排外性狩猎权来向属民展示至高统治权威,并以此来拓展邦国统治权;地方领主和下层贵族面对封建主...[查看详细]

  • 张澍:朝鲜王朝承政院制度的源流——以中国官制影响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承政院是朝鲜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具有王命出纳、国王近侍、参决机务、勾连行政部门等诸多职掌。其前身为高丽王朝中枢院承旨司,朝鲜王朝初期继承此制,经多次官制变革,至太宗五年(1405)确定为独立的正三品衙门,以知申事等六代言为长官,世宗十五年(1433)改六代言为六承旨,此后形成定...[查看详细]

  • 康昊:再造天竺:东亚视域下日本中世王权与“佛国土”的建构

    内容提要:再造天竺,是印度佛教衰落背景下日本中世王权神圣性建构的一种形态。即以“转轮王”观念为核心,通过大规模的造寺建塔、抄经埋经、搜集佛教重宝等活动,将平安京及日本列岛塑造为“转轮王”治下的“佛国土”。再造天竺的意识和实践在东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东亚部分政权有与日本类似的寻...[查看详细]

  • 许可人、梁占军:英国政府应对马岛危机的决策及其效果

    内容提要:英国政府应对马岛危机的决策为英国最终取得马岛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契合公众诉求的强硬政策为英国政府获得民众的支持奠定了基础;稳住执政地位的危机公关为英国政府推行既定的强硬政策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三种各具功能的新闻管制有效防止了军事信息的泄露,保障了英国军事行动...[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