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韩琦:17、18世纪英法荷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几乎实现对拉丁美洲的完全殖民垄断,攫取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其他资源。英法荷等后起工业发达国家不甘心让西班牙、葡萄牙独占美洲财富,都试图打破这种垄断。特别是到17、18世纪时,它们通过殖民占领、海盗私掠、走私贸易和全球争霸战争,不断在西班牙、葡萄...[查看详细]

  • 史宏飞:冷战期间的美苏科学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由科学家发起,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与的大规模国际科学合作活动。科学研究具有的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双重属性,既反映在科学家推动“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的过程里,又体现于美苏两国政府为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而支持这项活动的...[查看详细]

  • 刘子奎、袁怡:乔治·舒尔茨与美苏中导谈判

    内容提要:里根上台后,美苏在日内瓦就影响欧洲安全与稳定的中程核导弹问题进行会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作为里根在军备控制方面的代言人,在中导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园艺”外交理念,主张把美苏可能的争端消除在萌芽状态,摒弃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攻击,加强与苏联的联系和交往,努...[查看详细]

  • 张雯婧、张勇安:“科学禁毒”虚名下的利益考量:日本与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

    内容提要: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拉开了国际禁毒合作的序幕,会上达成了各国商议解决鸦片问题的共识。在参会国当中,日本的参会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为向国际社会展现日本的禁烟决心与成果,日本在准备参会阶段详细撰写所谓科学的调查报告,展示其在本土和殖民地实施的禁烟措施及成效,通过打...[查看详细]

  • 梁志: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以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为视角

    内容提要:1815-1914年可以被视为中立的“黄金时代”。此后,中立屡屡陷入危机。按程度降序排列,最主要的挑战来自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三者对中立的压制大多数时候并非平行推进,而是相互纠缠在一起,共同在引发乃至加剧中立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冷战结束后中立非但没有消亡,反倒呈...[查看详细]

  • 石可鑫:知识冷战与美国学在亚洲的初创——以日本与印度为个案

    内容提要: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构建所谓国际新秩序,而与苏联展开全方位对抗。在此过程中,美国学作为美国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外传播被赋予了意识形态内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以日本与印度为起点,正式在亚洲展开美国学的学科制度化进程。美国学在日、印的传播,深受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查看详细]

  • 黄若泽:翻译的政治:冷战初期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文协翻译计划

    内容提要:冷战初期,美国私人基金会以宣传美国价值观为目的,发起一系列跨国文学活动,试图影响对象国的文化。从1947年到195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计划移植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文合作经验,通过与中国福利基金会建立双边合作关系,赞助中国文协翻译出版一批美国作品,隐蔽地影响战后中国文化走向。...[查看详细]

  • 郑安光: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于艾滋病溯源问题的认知战

    内容提要:1980年艾滋病在美国出现后,艾滋病溯源问题在冷战氛围中迅速被政治化,美苏两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认知战。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情报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以“艾滋病是美国军方制造的生物武器”为核心信息发动对美宣传和政治攻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际上的反美和恐美情绪,影响...[查看详细]

  • 翟韬:美国在第三世界涉华宣传的缘起和发展(1949—1969)

    内容提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革命成功对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及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美国政府出台了反中反共的涉华宣传政策。1949-1953年是美国涉华外文宣传的“酝酿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新闻署和美国在远东的宣传部门启动了“报导中国项目”。该项目在1959-1969年全面开展,成为...[查看详细]

  • 江晟、郑欢:16世纪法国天主教与新教的神圣空间建构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自宗教改革以来,新教徒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法国的群体结构,引发了神圣空间内的频繁冲突。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教堂这一至关重要的神圣空间当中,还延伸到了城市的世俗空间之内。近代早期神圣空间的建构经历了从观念边界的形成到仪式与象征物赋予特定空间神圣性意涵和秩序结构的过程。在城市...[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