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 姚念达: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兴起与发展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在国际环境政治和历史学新潮流的影响下,美国外交史学者将环境维度引入研究中,开辟了美国外交史学的环境路径。环境路径不仅探讨了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合作等新题材,扩大了外交史的研究领域,而且提供了审视外交史经典问题的新视角,完善了传统研究的解释框架。此外,环境路...[查看详细]
- 姚念达: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兴起与发展
-
- 刘晓卉:西方英语学界海洋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发展及其问题
内容提要:海洋环境史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史学新领域,它关注的是历史上人类与海洋环境的互动和相互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学者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发轫于西方的海洋环境史在发展初期主要关注海洋渔业资源的多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查看详细]
- 刘晓卉:西方英语学界海洋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发展及其问题
-
- 张杨: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以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在官私机制的大力扶助下,以“东方”(亚洲和北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国区域研究达到高峰期,并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然而,区域研究范式从一开始就面临挑战和批判。冷战“心智之争”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对亚洲研究构成了挑战;战后美国全球霸权的形成和权力分散化...[查看详细]
- 张杨: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以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
-
- 倪玉珍:孔德与19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探索中的道德重建
内容提要:法国自18世纪末以来的总体性危机激发了思想家们探索社会科学的努力。复辟王朝初年,法国兴起了以萨伊为代表的、用科学方法研究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派,并出现了将社会重建的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实业生产的潮流。与圣西门的合作促使青年孔德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政治与道德,并试图将政...[查看详细]
- 倪玉珍:孔德与19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探索中的道德重建
-
- 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内容提要:“古典传统”可理解为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的一种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欧洲人观察异域人与物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以“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布远航美洲之后固存于古典传统的中心主义迅速发酵,欧洲人对美洲的认知无不打上“我”优“他”劣的深刻烙印。这样...[查看详细]
- 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
- 张彬彬:“尼克松冲击”下日苏关系的调整与“北方四岛”问题(1971-1973)
内容提要:1971年尼克松宣布访华之后,日本和苏联开启了战略性接近的步伐,其标志就是1972-1973年举行的两次和平条约谈判。两国之间实现政治和解的最大障碍是所谓的“北方四岛”问题,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对国后、择捉两个大岛的处理。由于日本始终不愿放弃对相关岛屿的主权诉求,苏联拒绝了来自日方的...[查看详细]
- 张彬彬:“尼克松冲击”下日苏关系的调整与“北方四岛”问题(1971-1973)
-
- 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在主体意愿、赔偿对象和支付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主体意愿从“被动赔偿”变为“主动赔偿”,赔偿对象从“战胜国赔偿”变为“受害者赔偿”,支付方式从“实物赔偿”变为“货币赔偿”。这使德国二战赔偿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支付金...[查看详细]
- 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
- 艾仁贵、于睿珠:欧美学界关于纳粹大屠杀起源问题的争论
内容摘要:纳粹大屠杀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空前规模的种族灭绝事件。20世纪60年代后,欧美学界对纳粹大屠杀起源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学者主要聚焦于纳粹领导层,以“蓄谋派”与“功能派”为代表的学者围绕谁是屠杀行为的发起者展开了激烈争论。到20世纪七八十...[查看详细]
- 艾仁贵、于睿珠:欧美学界关于纳粹大屠杀起源问题的争论
-
- 梅雪芹:环境史研究的西方缘起及其根本问题
环境史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迄今在国际学术界得到长足发展。专门性的环境史学术组织不断增加,专业性的环境史刊物陆续问世,地方性、区域性和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环境史会议定期举办,近几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越来越重视环境史主题。那么,如何理解环境史兴起和发展的意义,或者...[查看详细]
- 梅雪芹:环境史研究的西方缘起及其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