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东亚世界的不同表述及其困局”讲座
2013-06-21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http://history.cnu.edu.cn/index.asp)
2013年6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东亚世界的不同表述及其困局”的讲座。
韩教授的演讲从对比奥特利乌斯和利玛窦分别绘制的不同视角下的世界地图开始,首先分析了两个作者对当时的世界尤其是东亚的认识。接着,韩教授按照历史演变顺序,回顾了自夏商周三代以至晚清民国和二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过程。他指出,在春秋战国以前的东亚存在着一个若有如有、若即若离的宗主—藩属的国际秩序,但这种秩序因为秦国的统一而遭到破坏。韩教授认为,秦时郡县制的确立,虽然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也使得中国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的关注减少,中国的疆域也不再具有弹性。但这种秩序经过汉初一百年的转变又得以重新确立,并一直被维持到近代。韩教授也分析了东亚朝贡体系得以形成和维系近两千年的原因,指出中国和周围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落差”正是这种秩序得以存在的前提和重要原因。在讲解朝贡体系瓦解时,韩教授指出,这种瓦解不仅是因为外来的西方秩序的冲击,也源于其内部的“自解体”。这种“自解体”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东亚正(中国)偏(日本)两极的存在和斗争,日本一直妄图取代中国的宗主国地位,重建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东亚秩序体系。近代以来,日本在东亚率先崛起,完成近代化。为取代中国的宗主国地位,重建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东亚秩序体系,面对亚欧两种势力,日本使用了“双向连理”的策略。但是这种策略最终导致日本受到了亚欧共同的打击,出现“双向反弹”的局面。
韩东育教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现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历史学科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思想史研究》(东京)等重要期刊发表近百篇文章,并著有《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道学的病理》,(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等多部著作。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