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李峰新著《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1945-1967)》出版
2023-12-31
李峰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
本书基于英国解密外交档案集,探究了英国于二战末期所提出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践变化及其区域影响。在这一国际关系史议题的研究中,本书将国际关系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相结合,通过引入“身份地位化”概念,阐述了英国这一东南亚政策的形成动因及影响路径。
本书指出,“区域身份地位化”是英国提出并实践“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的主要动因之一,也是使该政策实践呈现阶段性特征的主要因素。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可分为5个阶段,即从二战期间的政策酝酿至战后初期依托盟军东南亚司令部(SEAC)进行初步尝试的第一阶段;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借由特别专员及特别专员署,围绕粮食危机开展区域层面技术合作的第二阶段;1948年5月至1955年5月,最高专员及其下属机构合并特别专员及特别专员署,政策实践重点转向、政策性质转变的第三阶段;1955年5月最高专员麦克唐纳去职至1965年“印马对抗”结束,区域实践由国家机构向区域机制发展,区域经济、安全合作呈现不同格局的第四阶段;1965年“印马对抗”结束至1967年东盟成立,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流于失败的第五阶段。借由这五个阶段的实践,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对现代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产生形成了直接影响;英国的这一政策也对现代东南亚区域规范的产生形成了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构成了现代东南亚区域规范的一个重要外部渊源。
通过对上述五个阶段与同一时期东南亚内生区域合作的比较,本书认为,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对同一时期的东南亚内生区域合作以及后来的东盟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共享合作成员、集体身份塑造、组织经验积累及区域规范影响,这种影响同时涉及实践与理念层面,体现出以间接影响为主、直接影响为辅的特征。此外,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实际上是一项旨在实现英国国家利益,维持其在东南亚区域影响的国家政策,而非基于区域公益,旨在建构区域公共产品的区域合作。
作者简介:
李峰,男,1990年生,江苏昆山人,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当前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区域合作、域外大国与东南亚安全关系等。已在《国际政治研究》《当代亚太》及《欧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研究评论若干;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结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多项。
(文/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