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24年1月19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思古勉今”师生学术沙龙第四场举行

2024-03-18

  2024年1月11日上午8点30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审议会在历史学系1330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是历史学系“思古勉今”教研室学术沙龙第四场。

  参加本次预答辩的有刘沁玥、彭蕊、杨寅月、张航、张天蓉、杨雪鹏、夏鼎盈七位同学,世界史教研室的姚昱、赵继珂、高嘉懿老师担任预答辩委员会委员,并对各位同学提交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刘沁玥的论文题目为《调和者的困境:法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政策探析(1967—1969)》,文章运用了大量法国和美国解密档案,试图探究法国中东政策的目标、成效和遇到的困难。老师们认为论文结构完整,对法国中东政策的梳理比较清楚,从法国角度讨论第三次中东战争比较新颖,同时也指出第三次中东战争牵扯到的头绪较多,涉及国际社会的多边互动,文章结论应该进一步深化。

  彭蕊的论文题目是《美国对华评估及形象塑造研究(1942-1949)》,文章主要运用PHV和USDDO等数据库收录的档案文献,以战时信息署为切入点,对二战至国共内战时期美国对华评估及形象塑造的始末进行考察。老师们肯定了该论文的档案搜集工作,认为该论文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结构充实,并建议从宣传政策的角度出发进行讨论会更加切合文本分析内容。

  杨寅月的论文题目是《美国新闻处对法国宣传活动研究(1957-1961)》,文章主要利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RG 306序列档案,并以USDDO数据库和FRUS档案作为补充,希望以此较为真实地展现这一时期驻法美新处对法宣传的全貌。老师们认为,该论文内容比较完整、结论比较明确,建议补充法国国内视角,让文章结构更加充实。

  张航的论文题目为《尼克松—福特政府时期美国对泰国政策与美泰同盟关系转型》,文章从同盟关系切入,希望揭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适应性调整。老师们认为该论文逻辑比较清楚,建议聚焦基本史实,从具体的现实问题提出理论反思。

  张天蓉的论文题目为《第一次朝核危机中美国的应对(1990—1994)》,该论文试图从第一次朝核危机切入,观察美、朝、韩三边关系的互动发展。老师们认为,该论文论述过程较为清楚,建议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明确论文的创新性和问题意识。

  杨雪鹏的论文题目为《肯尼迪政府对南越援助研究》,文章主要用FRUS材料,回顾了肯尼迪时期的美国对越援助问题。老师们肯定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但建议应该进一步补充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同时指出该论文讨论美国对外援助,涉及领域颇多,因此该论文还有很多要增补完善的地方。

  夏鼎莹的论文题目为《美国亚太集体防御设想的演变(1949—1954)》,文章主要讨论二战后美国亚太防御的决策和行动。老师们认为,该论文内容较为充实、结构比较完整,建议对文章综述进行修改,明确研究定位和问题意识,并进一步补充一些论述史实。

  毕业论文预答辩是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参与预答辩的几篇论文选题新颖、史料丰富、主题明确。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以严谨、专业的态度从选题意义、内容框架、资料运用、写作规范等方面提出了细致、全面的建议。答辩会气氛浓厚,讨论热烈,老师们的建议给予了答辩同学们很大的启发。通过这次预答辩,相信同学们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