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评论》
2013-04-02
《全球史评论》第1辑
目 录
发刊词/刘新成
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
编写世界史的困境 /马克垚
“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的编纂 /刘新成
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于 沛
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及全球史观 /郭 方
整体史观与中国的世界史编纂学 /赵文亮
关于全球史观的一些个人见解 /黄民兴
全球史观和世界史分期问题 /王 玮
全球史及其诸问题刍议 /王晋新 孙义飞
全球通史体系下的生态环境史研究 /韩 莉
当今的世界史概念 /[美]杰瑞•H.本特利
文化际全球史角中的现代史学编纂 /[美]乔治•G.伊格尔斯
旅行与教学:整合大学世界史教材的一种方法论范例 /[美]汤姆•泰勒
艺术与世界历史 /[加]拉尔夫•克劳伊泽尔
全球史的个案研究
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张绪山
全球史视野中的黑死病——从麦克尼尔的假说论起 /李化成
解读入侵的真正含义:对西班牙和美国入侵关岛的历史编纂的考察 /[美]安妮•佩雷兹•哈托里
历史的边缘:从太平洋视角重思世界史 /[澳]保罗•德阿西
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学
20世纪中国世界历史教学概况 /齐世荣
世界通史研究与教学在中国 /何芳川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近期的目标 /钱承旦
全球通史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 /赵文洪
晚清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与希腊罗马史 /陈德正
两种世界史课程体系之比较 /陈志强
世界历史新四分法 /刘景华
“封建”:世界史中的一个概念错位 /侯建新
全球观与世界史教育 /王加丰
中国普教中的世界通史教育 /郭小凌
调查报告:“全球史”在中国高校 /夏继果
世界史及反对意见:以意大利为个案 /[意]里基•卡扎尼
德国世界史教科书的编纂与教学 /[德]埃克哈德•福克斯
世界历史在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 /[哥伦比亚]葆拉•卡斯塔诺
加拿大的世界史及其导论课的意义 /[加]卢克•克劳塞
论点摘要
全球化的新形势呼唤新的世界通史 /庞卓恒
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 /徐 蓝
全球史对世界史编纂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何 平
中国的阿拉伯史教学与阿拉伯国家的世界史教学 /李荣建
“全球史”与“世界史”异同刍议 /梁占军
特稿
访问法国著名史学家拉杜里 /何 平
《全球史评论》第2辑
目 录
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
互动:全球史观的核心理念 /刘新成
世界史、全球史和新全球史 /[美]布鲁斯•马兹利什
当代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一种全球视角的考察 /[美]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全球史与西方史学视角批判 /[美]多米尼克•萨森迈尔
从波里比阿的“关联原则” 到《史记》:论全球史学的比较 /[加拿大]丹尼尔•沃夫
全球史专题研究
世界环境史:最初十万年 /[美]J.R.麦克尼尔
棉花:一部全球史 /[美]斯文•贝克特
中世纪后期到近代初期欧亚大陆的科学和艺术交流 /何平
区域性“世界体系”视野下的古代两河流域史 /刘健
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赵婧
全球史/世界史教学
编写一部简明的世界通史是时代的需要 /齐世荣
把美国放到世界史中 /[美]托马斯•本德
“世界历史”在澳大利亚:一项历史学的回顾 /[澳大利亚]彼得•蒙梯斯
相辅相成:美国大学的西方文明史与全球史教学 /施诚
学者评介
沃尔夫•沙夫的新全球史探索 /孙岳
跨民族史学研究:缘起、方法与进程——马蒂亚斯•米德尔教授访谈录 /何涛
书评
全球史的研究范式、趋势与学科性质:评《什么是全球史》/刘文明
《现代世界的诞生:全球互动和比较,1780-1914年》评介 /何美兰
评曼宁《全球史导航》/田婧
学术信息
(美国)世界史协会简介 /孙岳
《全球史杂志》介绍 /陈志坚
“亚洲全球史学会(AAWH)第一届大会”在大阪召开 /张伟伟
(美国)世界史协会第十八届年会简述 /黄硕、高昊
“文明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综述 /付有强
论点摘要
历史和史学的全球化:特征与挑战 /[美]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王晴佳
从“整体史”到“全球史”——西方史学史的一条线索 /徐波
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的过去——杰里•班特利的全球史思想和治史实践 /徐洛
《全球史评论》第3辑
目 录
威廉• H.麦克尼尔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中心
理论与方法
世界史与中国史: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普遍与特殊概念 /[奥地利]苏珊•魏格林-施维德齐克
中国与西方世界史的书写 /[加拿大]格利高里•布卢
亚洲与现代世界的重构 /[美]罗伯特•B.马克斯
中外文明互动专题研究
萨珊波斯与中国-拜占庭帝国文化交流 /张绪山
南朝萧梁时中外关系述略 /石云涛
《书记规范》“蒙古官员任命书”部分翻译及研究 /李鸣飞
从设置看元代与西南周边国家的关系 /周芳
容闳的世界:19世纪全球化下的中国 /[美]理查德•S.霍洛维茨
晚清维新士人眼中的“西方”——以康、梁的欧美游记为中心 /曹颖龙
宗教传播
新探塔里木盆地伊斯兰化的政治因素 /买买提祖农、布阿衣夏木•阿吉
弥陀净土信仰与中西文化交流 /贾发义
唐代中国与印度、内地与西域文化交流——以毗沙门天王流变为考察个案 /王涛
贸易往来
汉唐时代印度香药入华史研究 /温翠芳
汉唐外来文明中的驯象 /王永平
晋商与中俄恰克 /高春平
18世纪广州的新航线与中国政府海上贸易的失控 /[美]范岱克
马、海贝与白银:全球视角下的云南 /[新加坡]杨斌
书评与书序
全球史视野中的清代中国经济
——序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李伯重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评介 /史 悦
《纺织的世界》评介——以纺织史全景画卷中的中国棉纺织业为中心 /张天虹
灾害史视阈下的王朝盛衰——《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评介 /石涛、程鹏、马国英
学术机构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简 /夏继果
南开大学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简介 /王利华
美国匹兹堡大学世界史中心简介 /[美]帕特里克•曼宁
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所与欧洲普世史/全球史网络 /[德]马蒂亚斯•米德尔、卡佳•瑙曼
学术信息
世界史学会第19届年会简述 /孙 岳
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将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全球史评论》第4辑
目 录
综述、理论与方法
环境史研究现状与回顾 /[美]约翰•麦克尼尔(王晓辉译)
日本的环境史研究 /包茂红
拉丁美洲环境史研究述评 /陈浩
全球环境史:长远视角的思考 / [美] J. 唐纳德•休斯(张楠译)
环境史与当前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梅雪芹
试论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的非生态导向 /付成双
进化史学前景展望 /[美]埃德蒙德•鲁塞尔(孙岳译)
大历史视角中的环境问题 / [荷兰]弗雷德•斯皮尔(孙岳译)
实证研究
新旧大陆的碰撞和融合:环境史的一个案例研究 /[美]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夏天译)
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译)
中国环境的变迁:1500—2000年 /[美]肯尼斯•彭慕兰(施诚译)
荷兰资本主义与欧洲的前沿:大17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瑞典]杰森•W. 摩尔(孙岳译)
1918年大流感的起源及其全球性传播 /刘文明
环境史教学
中国环境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展望 /王利华
美国的环境史教学:两种观点 /[美]乔治•弗蒂斯、[美]琳达•L.埃薇(陈志坚译)
欧洲的环境史教学:对学科现状的初步调查及对未来的少许建议 /[意]马可•阿尔米耶罗、[葡]斯特凡尼亚•巴卡(田婧译)
书评
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欧洲的扩张——《生态扩张主义》评介 /刘畅
从文化模式相遇看欧洲文明的成长和扩散——《欧洲历史的塑造》评介 /田汝英
《阿拉伯人与中世纪欧洲》评介 /温璐维 武海燕
学术信息
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简述 /方林
首届国际大历史学会年会即将在伟谷州立大学举行 /孙岳
《全球史评论》第5辑
目 录
纪念杰里•H.本特利教授 /本刊编辑部
特稿
世界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研究机构的未来 /[美]帕特里克•曼宁(陈欣言译)
文明、相遇、互动、共生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美]杰里•H. 本特利(夏继果译)
文明际相遇:文明互动的社会学阐释及其史学意义 /刘文明
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易华
“有大批的游牧武士正在逼近”:征服希腊-巴克特里亚——世界史上的第一件“大事” /[美]克雷格•本雅明(孙岳译)
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的文化转向:以古典时期中国与希腊为中心的比较 /魏孝稷
从“天下”到“世界”:汉代中国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王永平
711—1031年的科尔多瓦:穆斯林与基督徒的互动与共生 /夏继果
法蒂玛帝国时期开罗的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的文明互动 /何美兰
早期近代世界文明互动的表现 /施诚
17世纪欧洲对中国科学思想的影响 /何平
论《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编撰 /陈晓华
吸收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进步史观” /魏光奇
明清间帝制中国的全球商业、儒学经典与艺术品位 /[美]本杰明•A.艾尔曼(邢科译)
帝国主义历史上的泛欧合作:伪装的领土共管(1500年至今)/[英]理查德•德雷顿(何美兰译)
论国际冲突研究的文化视野 /梁占军
在泰国清迈的中国云南人 /[泰]班侬•拉姆盖
书评
发现东方化的西方——评霍布森著《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王晓辉
世界史撰述中一部反欧洲中心论的先锋之作——评沃尔夫著《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陈安民
“信仰—价值”模式视角下的欧洲中心传播主义批判——评布劳特著《殖民者的世界模式》 /曾金花
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性追寻��读迈克尔•伍德的《追寻文明的起源》 /邢科
《一个地中海社会:开罗基尼萨文献中阿拉伯世界的犹太人社团》评介 /何美兰
《伊斯兰世界的发展历程》评介 /李俊姝
学术信息
[美国]世界史学会第21届年会综述 /陈志坚
[韩国]亚洲世界史学会第2届大会简述 /孙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