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战后日本公害史论》

2020-12-17

作者: [日]宫本宪一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林家彬
出版年: 2020-9
页数: 725
定价: 1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0180245

 

  本书首先详尽地回顾了日本战后公害问题的来龙去脉,对其成因、对策及成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于公害问题演变为环境问题之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并针对如何构建和维持可持续的社会提出了其思考的结晶。

 

目 录

中文版序
序章 战后日本公害史论的目的与构成
第一节 历史教训
第二节 日本公害史论的方法与构成
第一部 战后公害问题的历史展开
第一章 战后复兴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战后复兴期(1945-1959年)的经济与政治
第二节 本源性公害问题的发生——20世纪50年代的公害问题
第三节 大城市的公害
第四节 公害对策
第五节 典型公害
第二章 经济高度成长与公害问题——史上空前严重的灾难的发生
第一节 国民的社会病
第二节 公害的政治经济体系
第三节 公害对策的启动
第四节 地区开发和公害
第三章 公害对策的展开——寻求多样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第一节 反公害运动
第二节 公害对策基本法——调和论和忍耐限度论之间的对立
第三节 革新自治体与环境权
第四节 公害国会与环境厅的设立
第四章 四大公害的诉讼
第一节 公害诉讼的开端
第二节 疼疼病诉讼
第三节 新潟水俣病诉讼
第四节 四日市公害诉讼
第五节 熊本水俣病诉讼
补论 高知纸浆预拌混凝土投入事件刑事诉讼
第五章 公共工程公害与诉讼
第一节 公共性与环境权
第二节 大阪机场公害诉讼
第三节 国道43号线·阪神高速公路公害诉讼
第四节 东海道新干线公害诉讼
第六章 公害对策的成果与评价
第一节 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
第二节 存量公害与PPP——公害防治事业费事业者负担制度等
第三节 公害对策的成果及评价
第二部 从公害到环境问题
第七章 战后经济体制的变化与环境政策
第一节 高速经济增长的终结与政治经济动态
第二节 环境政策的一进一退
第三节 环境保护运动的新局面
第八章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
第一节 跨国公司和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亚洲的环境问题与日本的责任
第三节 冲绳的环境问题
第四节 关于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第九章 公害对策的转变与环境再生
第一节 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的全面修订
第二节 环境基本法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对抗公害,实现环境再生”——居民反公害运动的目标
第十章 公害并未终结——补论
第一节 寻求水俣病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无休无止的石棉灾害
第三节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何无视“历史教训”?
终章 可持续社会(Sustainable Society)
第一节 系统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脚踏实地实现可持续社会
后记——历史是未来的路标
战后日本公害史论 年表

 

  

作者简介  · · · · · ·

 
  宫本宪一,1930年出生。毕业于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部。历任金泽大学副教授、大阪市立大学教授、立命馆大学教授、滋贺大学校长。现为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滋贺大学名誉教授。专业领域为财政学与环境经济学。主要著作有《可怕的公害》(合著,岩波新书,1964年)、《社会资本论》(有斐阁,1967 年)、《日本社会的可能性》(岩波书店,2000年)、《朝向可持续的社会》(岩波书店,2006年)、《《环境经济学新版》(岩波书店,2007年)等。凭借《战后日本公害史论》,宫本宪一教授获颁2016年度“日本学士院奖”。

  林家彬,198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83年10月由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攻读区域规划专业。1990年至1995年在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任职。1995年7月起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监事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中日友协理事等。研究领域:地区政策、国土规划、资源与环境政策、城市发展、城市社会治理等。

 

 

译者序

(来源:世界环境史研究 微信公众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别是我国在未来3年和未来30年需要完成的奋斗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必须妥善处理和解决发展中必然要遇到的诸多难题。由于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同样遇到了这些难题,因此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应对这些难题时所形成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在工业化先行国家中,日本由于其人口密度高、经历了后发追赶的阶段等特征,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更加类似,因此其经验的可借鉴性也就更高。特别是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从“公害大国”向“绿水青山”的回归,这样一个世所瞩目的演变过程对于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绝佳镜鉴。

  本书作者宫本宪一教授出生于1930年,他不仅是这个演变过程的亲历者,更是以环保启蒙者、环境经济学学科领域的开创者、环保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参与者。由宫本教授执笔对这样的演变过程进行基于重要史实和亲身经历的梳理和回顾,本书的价值已不待多言。本书日文版于2014年7月问世以来,已经收获了众多荣誉。按时间先后举其要者如下:2015年9月,获颁日本环境经济与政策学会授予的学术奖;2015年10月,获颁由韩国出版都市文化财团(Book City Culture Foundation)授予的著述奖(Paju Book Award, Writing Prize);2016年6月,获颁日本学士院授予的“学士院奖”,这是日本授予优秀学术成果的最高荣誉。 

  我于1980年代中期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已经拜读过宫本教授的多部著作,但有缘与宫本教授结识是在2014年9月。过后不久,收到了先生亲笔签名赠送的本书日文原著。虽然我对本书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否牵头组织翻译出版中文版,并未能很快就下决心。毕竟这是一本70余万字的巨著,牵头翻译的话一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的支持,三是需要筹措一定的资金。这三个问题依次是这样解决的:首先,自己权衡再三,最终认定为了把这本宝贵的学术著作介绍给国人而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其次,争取到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力拓研究基金对翻译劳务费的资金支持;再次,得到了同期留日的同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系主任(时任)邵建国教授的大力支持,商定由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团队完成翻译初稿,他本人进行一审校译,我负责终审校译。 

  虽然我拿到的译稿质量已属上乘,但终审校译工作还是花去了我几个月的时间。其间数十次用电子邮件直接与宫本教授沟通,就拿不准和存疑的地方进行请教和讨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力求译文准确无误,而且日文原著中个别不确切或笔误的地方也在译文中得以纠正。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日本施行地方自治制度,因此日文原著中大量出现“自治体”、“地方自治体”、“地方公共团体”等表述。考虑到这些概念的实际内涵和我国读者的习惯认知,统一译为“地方政府”,并不影响文意的传达。只不过,日本的地方政府首脑不是由中央政府任命而是由当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中央政府也不能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决策,这一点请读者留意。 

  原著是学术精品,译作唯有力求不减其色。虽已尽心竭力,但毕竟能力有限,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其责任自然在我。还望方家不吝指正,以臻完善。

 

  林家彬

  2018年元月于北京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