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1年6月3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夏明方《文明的“双相”》获选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

2021-06-10

  光明网讯 6月2日,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在京揭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以视频形式致辞,并宣布第三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启动。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庆出席活动并致辞。该活动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承办。

  举办“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旨在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价值观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愿,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此次揭晓的十本好书包括《山林笔记》《大湖的兴衰:北美五大湖生态简史》《大地雅歌》《我的原野盛宴》《塞耳彭博物志》《奇妙的生命世界:一个生物学家的观察手札》《十万年后的地球》《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文明的“双相”:灾害与历史的缠绕》《树木之歌》。活动现场,与会代表就入选书籍进行了分享。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德凯介绍:本届推选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组委会面向全国各图书出版机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及社会公众征集图书281本。历经严格筛选、初评、网络投票、终评等阶段,最终确定10本生态环境好书。

  自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已连续主办两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办好推选活动,深入挖掘更多生态环境好书和其内在价值,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庆表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需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素养。“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正是环境保护多种多样宣传教育活动中,很有特色、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推选生态环境好书有利于启迪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专家评委、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认为:生态环境好书推选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应该通过读书与这个世界保持基本的联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专家评委、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副总编杨虚杰说:本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无论是作家笔下的自然美文还是科学家关于生命的札记,都抒发了对大自然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在读书沙龙环节,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的编辑代表,就生态环境好书选题策划、出版以及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做了分享。

  《文明的“双相”:灾害与历史的缠绕》由夏明方教授所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