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2023年3月25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2023)成功举办

2023-05-16

  2023年3月25日,由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三校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C座2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两国的发展及其启示”,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的3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论坛,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野田昭彦与副主任野口裕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强主持了本届论坛的开幕式,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野田昭彦、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乔林生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平教授、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寒梅出席并致辞。

  本次论坛第一单元的议题为“外交、安全与中日关系”,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博士生殷长晖主持。在汇报环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陈登平在《岸田政权防卫政策调整的决策过程及其特点——以反击能力的推进为例》的研究中,通过梳理分析岸田文雄政权防卫政策调整的决策过程,进一步把握日本防卫政策的走势。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张嘉钰以《言行一致还是言行背离: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的逻辑》为题,以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为分析对象,探究日本外交言行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内在逻辑、规律及背后的真实诉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信岩呈在《日本在中东地区的海外利益保护评析》的研究中讨论了日本在中东地区的利益重点以及日本采取的有效保护政策。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王宁则以《新世纪日美同盟框架下日本对阿富汗政策》为题,阐明“9•11”事件后日本对阿富汗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政策的效果及影响。

  论坛第二单元的议题为“政治、社会发展与中日关系”,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宾主持。在汇报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李偲宁以《中日政治发展与中日关系50年》为题,将50年中日关系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回溯梳理,探讨中日两国各自国内政治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如何影响中日两国政府政治往来与中日关系的发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刘丛丛以《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逻辑:思路设计、发展课题与启示借鉴》为题,从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视角出发,着眼于相关主体的系统反思,提出对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新思考与新总结。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姚睿麟在《1974年日本阿伊努代表团访华与战后阿伊努权利运动》的研究中,介绍了日本阿依努权利运动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战后阿依努权利运动史上的重要案例即1974年的阿依努代表团访华。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田竟杰以《市民社会和战后民主主义——市民社会学派对于市民国家的认识》为题对市民社会派政治理论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市民社会一词的西方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它在日本的引进和流传过程。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常宇以《日本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从三个层面探究了日本90年代后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论坛第三单元的议题为“历史、思想与中日关系”,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王宁主持。在汇报环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贲琳岚以《“台湾有事”论的背后逻辑分析——日本近现代战争的警示》为题,探讨了日本“台湾有事”论的缘起、强化、实践及其原因。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纪雅琦在《“日美战争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应验逻辑》的研究中,通过观察“日美战争论”的引导主体与叙述主题,从国内、国际两角度出发分析“日美战争论”最终应验的双重逻辑。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奕斐在《晚清朝鲜华商租界建立的利益摩擦与日本因素》的研究中,运用中、韩、日三国档案,对中国在朝鲜的仁川、釜山和元山所建专管租界进行了分析。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张用清在《甲午战争与日本帝国议会》的研究中,考察日本议会政治从确立到展开的历史进程,分析甲午战争对日本议会政治生态变迁的影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付博熙以《从公民宗教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日本神道教精神不能等同于军国主义思想》的研究中,从公民宗教的角度和日本哲学思想的角度解释日本神道教为什么不能等同于军国主义,以形而上学的方式讨论神道的思想演变。

  第四单元的议题为“文化与中日人文教育交流”,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刘丛丛主持。汇报环节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博士生黄博典在《明治女性之声的异域传达——樋口一叶<吾子>的第一人称双重叙事及其汉译》的研究中,在发掘《吾子》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效果的基础之上,对《吾子》原文和译文的叙事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薛雅婷在《三枝博音对“日本科学”的构建》的研究中,利用三枝博音的著作集、与三枝同时代各流派发表的论述等资料,从三枝博音对“日本特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探讨出发,结合其日本科技历史的论述和科学古典资料的编纂等研究,考察三枝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构建“日本科学”的过程及原因。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宾在《中日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中,对中日留学的政策、背景和沿革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陈锦萱则在《中日人文交流中的博物馆战史交流:以61所日本二战纪念设施互联网话语叙事为中心的前期调查》的研究中,通过对其叙事主题、历史取向、政治支持等内容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日本二战历史博物馆在叙事主题上存在多元性。

  在各自单元的点评及讨论环节,担任评论人的博士生就相关研究的选题、观点、研究方法以及改进意见等发表评论,与会同学进行了丰富热烈和富有启发的讨论。

  会议闭幕暨教师点评环节由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寒梅主持。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范士明教授对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与复旦大学各有所长的研究传统和扎实学风予以高度评价,对与会博士生的收获与成长表示期待。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程蕴副教授高度肯定此次三校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的议题多样性与丰富性,对参会文章给予了详实、专业的修改建议。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茗予助理研究员则为与会博士生分享了自己学术生涯的经历,为与会博士生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于2007年由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发起,2009年3月复旦大学加入,此后每年轮流在三校举办。论坛创办至今得到了三所高校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并被列入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三校博士生日本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在国内高校和日本研究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校将继续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既有知名度,又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青年学者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