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等联合主办“海洋文明”座谈会

2012-05-17

 

             

  2012年4月10日,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海洋文明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康,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秘书长俞源,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叶志光等出席座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等机构的30余名学者围绕海洋意识与国家安全、海洋文明与社会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等话题,从历史的角度、国际的视野、时代的高度进行交流与探讨。俞源、曲金良、商传、万明、刘楠来、马骏、张椿年等专家们在会上先后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海洋文明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以贯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中华文明以大陆文明为主体,但我国在海路开辟、海洋贸易等领域曾一度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中国对海洋的探险和利用落后于西方大国,清王朝对海洋的忽视,是我国在鸦片战争后的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中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学术界应高度重视海洋文明研究,推进我国海洋文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探索海洋、开发海洋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海洋文明也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海洋是沿海国家的重要安全屏障,海洋意识的强弱关系国家安危。十九世纪下半叶,海洋成为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门路,海洋意识薄弱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洋研究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和国际战略格局重塑的大事。我国应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出台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海洋开发规划。

  与会学者还讨论了海洋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和市场作用。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海洋法制相对薄弱,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依法解决各种海洋问题。同时还要加大财税金融方面对海洋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对海洋资源市场实施公平公正的准入制度。还有学者建议,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应强化企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预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引导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