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2013-07-22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2013年7月8-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通化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大连大学、黑龙江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区域开发研究院、山东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蓬莱登州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山大学、三亚学院、贵州师范学院等47个单位的学者、硕博士研究生百余名。会期一天半,共提交论文80多篇。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秘书长孙泓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新生教授、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长金成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黄有福教授等致开幕辞。大会主题发言由延边大学李宗勋教授做了题为:“近二十年来中外学界对古朝鲜的研究与课题”的报告,辽宁大学权赫秀教授做了题为“朝贡与条约的紧张关系——以欧美列强与日本对中韩传统朝贡关系的态度变化为中心”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的余伟民教授做了题为“苏联与中朝关系(1945-1958年)”的报告。
之后,学者们分为朝鲜古代史一组、朝鲜古代史二组、朝鲜近现代史、朝鲜当代史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学术讨论。古代史组讨论的主题是:对华夷秩序、朝贡、册封关系的思考;朝鲜半岛早期历史研究;新发现高句丽、新罗墓志的考订;百济史的研究状况;高丽对外关系;朝鲜与后金关系;中朝边界史;朝日关系;燕行录等方面。近现代史组讨论的主题为:朝鲜族的民族认同及其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李鸿章对朝鲜政策;朝鲜甲申政变及比较;“朝士视察团”研究;近代烟台与朝鲜的贸易;东亚视觉下的孔教运动;朝鲜近现代人物的思想及其活动;19世纪80年代朝鲜的外交政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朝鲜的教育政策;朝鲜独立民权运动与中华观的嬗变等方面。当代史组讨论的主题包括:1949-1958年中苏朝三角同盟;中苏介入“八月事件”及中朝关系(1956-1957年);中朝“唇齿关系”的确立与弱化;韩国推进区域化;朝鲜铁路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中韩建交与各国关系调整;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与中韩共同应对;韩国“李承晚体制”的形成;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与南北关系;李明博政府的政绩评价;“六•二九”宣言;朝韩交叉承认的构想及其演变;中国新疆利用韩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展望等方面。
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时间跨度大,内容涵盖面广,论题更加具体,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朝鲜史研究的最新水平。与会学者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了学术经验和观点。本次会议的参会人员也超过了以往,除了在学界具有影响的中老年学者以外,还有越来越多功底扎实的年轻学者与会,更有立志献身学术的硕士、博士生等新生力量参会,反映了中国朝鲜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勃勃生机。
大会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教授主持,由延边大学李宗勋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拜根兴教授、辽宁大学权赫秀教授、中央党校张琏瑰教授,分别报告了四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最后由研究会的金成镐会长做了总结性发言。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 李花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