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2015-08-25
2015年8月23日下午4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山东会堂顺利开幕。此次大会由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承办,是国际历史科学委员自成立以来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的大会。本届大会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位代表参加。
开幕式首先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在贺信中,习主席首先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表达了对各国历史学家的热烈欢迎,强调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且殷切希望历史学家们要为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发挥积极作用。习主席希望各国历史学家借助这次大会,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并为中国人民提供真知灼见。
开幕式接下来分别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此次大会的寄望和对未来国际史学发展的美好祝愿。现任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玛丽娅塔?希塔拉也进行了致辞。希塔拉主席结合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百年历程,指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不同大洲和国家的历史学家聚集在一起,讨论新的主题、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并作出比较研究。在中国召开的此次盛会,一定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历史学家的跨文化交流。
开幕式的第二个阶段是山东大学民乐团的文艺演出,共演奏了三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分别是:《喜讯》、《大宅门》和《花好月圆》。中国民乐家的精湛演奏博得了国内外历史学家的阵阵掌声。开幕式的第三个阶段是关于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主题演讲,分别由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文科学研究院安德里亚?贾尔迪纳、塞内加尔谢赫?安塔?迪奥普大学的马马杜?法勒、中国人民大学的夏明方演讲,演讲的题目分别是《罗马世界的帝国主义、经济和生态》、《自然和历史:一种非洲本土世界的建构》和《寻家之旅:人与自然的生态联姻》。
大会将在未来六天内(8月24—29日)围绕“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联系”、“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四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史学理论研究室张旭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