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研究所举行“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研究”课题推进会

2020-06-17

  

  2020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研究”课题推进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会议室谷城厅举行。本次会议由课题负责人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研究员主持,世界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同志罗斯中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该室朱剑利副研究员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研究室邓超副研究员参加会议。因疫情防控安全考虑,未邀请课题组其他成员参会。 

  罗文东强调,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明年又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历史研究所承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中,对阶级观都作过大量、深刻的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情况,作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述和阐释 

  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基本思路与框架、大致分工与进度。饶望京认为,课题需要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与发展以及与现实之间互动关系等主要问题,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王晓菊认为,本课题研究要特别重视对经典作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与社会原因研究写作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多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邓超认为,在课题写作过程中,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分析和评述,要考虑历时性叙述与理论分析之间的张力。朱剑利认为,本课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实际情况,阐释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时代活力和理论效力,论证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科学性。与会同志表示,阶级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评价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议题。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是由哪些基本观点构成的理论体系,具有哪些理论贡献和指导作用,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课题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斗争实践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厘清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必须处理好阶级观涉及到的历史和理论等方面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避免罗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代替系统理论研究倾向。 

  会议还就课题的分析写作框架,研究写作分工进行了充分讨论要求课题组成员尽快整理相关资料、研读文献并开始写作;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和写作任务,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科学真理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罗宇维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