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论坛在四川南充成功举办
2024-10-28
2024年10月12日,第三届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论坛在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室主办,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科研处协办,来自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期刊代表以及部分博士、硕士与会。
开幕式由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洪贵主持。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超,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室负责人邓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伟伟先后致辞。
张超书记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向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他回顾了西华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对我校世界史专业师生提出殷切期待,希望世界史专业师生能够利用此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我校世界史学科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邓超副研究员首先代表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论坛的承办方表示衷心感谢。其次,他对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的发展作了积极的展望。他指出,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作为开放式研究,容易做出创新成果,没有传统领域出现的创新困境;年轻学者容易展露头角;太平洋史的深入探讨有望出现突破以亚欧为中心、以陆地为中心、以理性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历史研究成果。
王伟伟书记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全体师生对参与此次论坛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师生情况、科研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致辞最后,王书记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了解西华师范大学,走进历史文化学院,并祝愿所有与会人员能够增进交流、切磋学艺、收获满满。
大会主旨发言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山东大学于镭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汪诗明教授主持,共有八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汪诗明教授进行了题为《区域国别学语境下的太平洋史研究》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区域国别学语境下太平洋史的交叉学科特点,奠定新时期太平洋史学科性研究方向的基调;充实扩大了太平洋史研究内涵;该语境有利于促进太平洋史研究视角的转换。汪教授认为,新时代研究学者要秉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从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角度,构建中国话语权的角度研究太平洋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邓超副研究员以《太平洋史学的起源》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围绕欧美、拉美地区、日本和中国太平洋史学的起源及代表性著作,对太平洋史学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太平洋学报》杨海萍主编以《高质量论文的评价要件——以太平洋学报为视角》为题,提出:高质量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特点,论文选题有以下原则,即结合时代性、现实性、学术性,立足领域、抓住问题以及为国家战略和利益服务。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丽站在海洋身份认同的角度,认为中国和太平洋各岛国的海洋身份认同有利于互利合作。
在下半场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吕桂霞研究员作了题为《2024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她指出2024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持续向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未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基本面将不变。聊城大学赵少峰教授以线上参与的方式,分享了1914-1947年域外大国(以美国为主)对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政策,分析了从“委任统治”到“国际托管”政策及域外大国的利益考量。山东大学于镭教授在“《自由联系》和美国同‘自由联系国’关系探析”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美国和自由联系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霸权等级结构,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实际摧毁了霸权等级结构的物质基础。首都师范大学乔瑜副教授作了题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以维多利亚探险队为中心》的主题分享。她认为失败英雄形象的分析有利于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追根溯源,以维多利亚探险队为代表的既脆弱又鲁莽的形象更符合澳大利亚人对祖辈形象的向往和认可。
下午分论坛讨论精彩纷呈,分别在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唐翀副教授和西华师范大学罗超副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各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及其各自研究方向,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同与会老师交流分享。
总结和闭幕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吕桂霞研究员主持。邓超副研究员和杨洪贵教授作为主办方与协办方分别进行总结性发言并作闭幕辞。邓超副研究员对此次论坛的交流成果加以肯定。指出相较前两届论坛,此次论坛交流中各学者研究内容更加深入,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杨洪贵教授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认为本届论坛汇集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就推动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高质量发展展开卓有成效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了太平洋和太平洋国家史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平台建设。最后,邓超副研究员宣布本届论坛圆满落幕。
摄影:刘柳熳 张蓉
文稿: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