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哈佛教授谈中国抗战史研究新方向
2025-09-01
2025年8月18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拉纳・米特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高端论坛第五讲”发表演讲,主题为“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新路径:对历史叙事与编纂的反思”。讲座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梁展主持,来自所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米特指出,中国抗战在西方长期被边缘化,主要原因包括西方军队未直接参与中国战场作战、中日语史料存在研究壁垒,以及战后档案获取困难。但他同时表示,近年来英语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已显著提升。他特别强调近十年出现的“全球史整合”趋势,即把中国抗战置于全球反法西斯框架中考察,如方德万将抗战、内战和朝鲜战争视为连续性冲突,分析中国作战方式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型及其国际影响。他建议,今后可通过比较史方法促进中国抗战融入全球叙事,如对比中外妇女战时经历、不同战场士兵生存状态等,同时深化对战后亚洲重建和国际组织与中国互动的研究。
米特认为,将1931年“九一八”作为二战的起点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同样不可或缺。他指出西方更多使用“二战”等术语而非“反法西斯战争”,这种差异需通过跨国合作增进理解。关于日本战争责任认知,米特指出其社会存在复杂性:政府曾道歉但右翼势力仍淡化侵略,年轻一代了解有限。学界存在“技术化反思”倾向,聚焦太平洋战场而弱化对华暴行。他呼吁推动中日韩学者合作,克服政治敏感对学术的制约。
讲座强调需在全球史框架中深化中国抗战研究,加强学术对话,使其更好融入国际叙事。
(文/时伟通 图/秦政 校对/姚惠娜 审核/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