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骅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荣誉学部委员
1934年6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59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年被授予国际欧亚经济科学院院士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独著《克鲁泡特金传》,主编《苏联史纲(1917—1937)》、《苏联历史词典》、《苏联史纲(1953—1964)》、《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俄国沙皇列传》、《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苏联兴亡史纲》。
学科专业:俄国(苏联)史、国际共运史
研究方向:俄国(苏联)史、国际共运史
掌握语言:俄语、英语
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
独著:
《历史唯物主义与俄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苏共兴亡大事记(1883-1991)》,方正出版社,2006年;
《克鲁泡特金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合著:
《苏共亡党的历史思考》8集电视教育片,方正出版社,2011年。(获中央组织部优秀教材奖);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4集电视教育片,方正出版社,2011年。(获中央组织部优秀教材奖);
主编:
《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16年再版(获中国社科院2006年度优秀著作三等奖;社科院世界历史所2005年度优秀著作一等奖);
《历史》(国家义务教育7-9年级教材)(六卷本),中华书局,2003年初版,2016年修订版
《俄国沙皇列传》,东方出版社,1999年;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优秀专著奖);
《苏联史纲(1953—1964)》,人民出版社,1996年;
《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苏联历史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苏联史纲(1917—1937)》(两卷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
副主编: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获中国社科院2013年度优秀著作一等奖;
执行主编:
《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016年共出版4辑42种(每辑10-12种,每种平均50千字)(其中第三辑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学术论文
《历史虚无主义怎样掩人耳目》,(《人民日报》2015.11.20.;《红旗文稿》2015年22期全文转载);
《历史虚无主义搞乱苏联》(《人民论坛》2013.18期);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学习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的体会》,(《社科党建》2013年第1期);
《苏共最高领导人新旧交替情况及其特点》,(《人民论坛》2013年4月);
《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之教训》,(中国世界史研究网,2012);
《借鉴传统史学之优长,加强世界史研究工作》,(中国世界史研究网,2012);
《苏联剧变历史之再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蜕化变质》,(《光明日报》,2011.4.1.);
《恢复中苏学术交流之破冰之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25.);
《从苏共亡党的教训看《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8.17.);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断限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4月9日);
《从苏东剧变看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研究报告)(合作,第一作者),2008年12月;摘要在中国社科院第三届廉政研究论坛上(2008.12.22.)宣读;
《中俄两国人民友谊史上的一页: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进步舆论对中国时局的反映》,《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200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超越科学时空:齐赫文斯基诞生90周年纪念文集》,(莫斯科2008年俄文版)全文译载;
《30年来我国的苏联史研究述评》(《世界历史》,2008年12期增刊);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2009年第5期全文译载.;
《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年第4期),;
《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结盟·对抗·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国国际友谊》,2007年第6卷);
《我与苏联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3日;
《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努力:——“八·一九”事件及其失败原因》,(《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之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及其特点》(《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8期);
《一部研究苏联20—30年代历史的文献》,(《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2期);
《制度创新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实行和变革》(第一作者)(《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4期);
《上海合作组织迎来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世界》,2002年第7期);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苏联兴亡的启示》(《俄罗斯研究》,2002年第4期);
《总结20世纪,探索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演变中应吸取的教训》,(《中越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对苏联演变深层次原因的思考》(《求是杂志内部文稿》,2000年第9期);
《认真总结苏联兴亡的历史教训》,《俄罗斯研究》2000年第1期;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引发的思考》(《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1999年第20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6期);
《当前苏联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4期);
《从评价帖木儿谈到加强中亚史研究》,(《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5期);
《俄国和中国革命中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力量合作问题的某些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社会变革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论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某些主观条件(俄文)(《中国研究》杂志,伦敦一新德里英文版,1987年第2期,英译者:菊地昌典);
《中国的苏联史研究情况(俄文)》(国际历史学会编:《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报告汇编》,1985);
《1980-1984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情况》(合作,第二作者)(《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中华书局,1985);
《苏联现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业已形成》,(《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
《论早期苏联史的几个问题》(《苏联东欧研究资料》,1983年第5-6期);
《克鲁泡特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2年第2期);
《谈谈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外国史知识》,1981年第4期);
《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剖析》(《世界历史》,1980年第5期;
《世界史研究与四个现代化》(《世界历史》,1979年第5期)。
(三)译著
谢.齐赫文斯基:《我的一生与中国》(第一译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
苏联科学院:《1871年巴黎公社史》(两卷本)(校订及第二译者),重庆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