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陈启能

 
研究员  荣誉学部委员

  1934年10月出生,上海人,祖籍浙江上虞,中共党员。

  1959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独著《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合著《苏联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等。

 

  学科专业:世界历史 

  研究方向俄国史、西方史学理论 

  掌握语言俄语、英语 

    

  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 

  《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2月,264千字; 

  《苏联史学理论》(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11月,225千字;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69月,634千字; 

  《英国如何撤出殖民地》 (主持文章部分),香港文汇出版社,19931月, 25千字; 

  《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 (主持),香港新天出版社,19934月,174千字; 

  《香港与英国的殖民撤退》(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9月, 124千字; 

  《苏联史纲1917-1937(上、下册) 人民出版社,19915月,第十七章第二节第3-4目; 

  《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访美札记》, 社科文献出版社,198711月,126千字。 

  (二)学术论文 

  加拿大华人及其对祖国的期望(合作),《对外学术交流情况》,1993年第44期,4.4千字;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合作),《对外学术交流情况》,1993年第43期,6千字;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及对他们宜采取的态度(合作),《要报》,1993 年第48期,3千字; 

  活跃在加拿大政坛上的新民主党,《加拿大:民主与政制》, 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12月,18千字; 

  评马斯泰洛内《欧洲政治思想史》 (英文),《il Vieusseux》, 1993 年第7-8(英文)3.5千字 ;   

  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历史研究》, 1993年第3期,18千字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加拿大全国大选的启示,《视点》, 1993年第12期,7千字; 

  从“叙事史的复兴”看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当代》, 199311月,4.5千字;                                          

  寻找自我, 追求特性, 走自已的路—加拿大成功的启迪,《加拿大—成功的迪启》,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7月,7千字;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和历史学,《哲学研究》, 1991 年第1期,6千字;  

  福尔摩斯探案的学术研究,《福尔摩斯的符号学》,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2月,10千字 ;

  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 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06月,11千字 

  世界史研究四十年:成就、不足与展望,《史学理论》,1989年第4期,20千字

  苏联三十年代文化建设的成就和思想理论界的批判运动(合作),《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二分册),重庆出版社,198711月,12千字

  加强历史认识问题研究,《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1期,6千字

  史学理论和史学改革,《史学情报》,1987年第1期,5千字

  论历史事实,《史学理论》, 1987 年第4期, 25千字

  三十年代苏联对波克罗夫斯基的批判,《世界历史》, 1987年第2期, 13.5千字;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光明日报》, 1986123日, 4千字; 

  斯大林给《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的信及其影响,《世界历史》,1986年第8期,17千字;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15千字;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合作),《世界历史》, 1983年第2期, 16.5千字; 

  普列汉诺夫临终前有没有认错?,《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第四辑)1982 年, 3千字; 

  关于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对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信的理解,《历史研究》, 1982年第1期,19千字; 

  普列汉诺夫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史学月刊》, 1981 年第1期,10千字;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世界历史》,1981年第1期,13千字; 

  一个本本主义者的悲剧--论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的一个特点,《世界历史》, 1980 年第2期,13.5千字; 

  斯大林与历史科学(合作),《世界历史》, 1979 年第6期,10千字; 

  <河殇>唯心主义历史观剖析(合作),《人民日报》, 19891023日,5千字;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不容篡改(合作),《历史教学》, 1979年第3期,5千字; 

  “四人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死敌(合作),《历史研究》, 1978年第10期,19千字; 

  “四人邦”的影射史学与“洋为邦用”的反革命阴谋(合作),《历史研究》, 1978年第9期,11千字; 

  沙皇俄国与两次国际海牙会议(合作),《历史研究》, 1975增刊第2期,15千字; 

  驳斥赖肖尔所谓近代化的谬论(合作),《光明日报》, 1964826 日, 5千字; 

  论莫尔与康帕内拉,《文史哲》, 1963年第4期,12千字; 

  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洛克的“第二性质”学说?,《光明日报》, 19611017日和24日,13千字。 

  (三)学术文章 

  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特点,《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6期,3.5千字; 

  当代苏联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理论》,1987年第4期,2.5千字。 

  (四)译著 

  《斯大林政治肖像》 (俄文,合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5月, 470千字; 

  《苏联大清洗内幕》 (俄文,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 年, 370千字; 

  《反对波克罗夫斯基历史观点》 (与李显荣合译),三联书店,19629月, 108千字。 

  (五)其他 

  高校教材: 

  《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 (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915月, 590千字;        

  小册子: 

  《普列汉诺夫》,商务印书馆,1964年,1980年版,20千字;  

  《慕尼黑阴谋与绥靖政策》(合作),人民出版社,1976 年, 50千字; 

  工具书: 

  《外国主要史学机构和部分历史学家》(合作)1979.2.,世历所 ;

  《世界历史大事记》(合作)1960年,世历所。 

    

  获奖情况 

  《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获中国社科院第二届优秀成果优秀奖 

上一条:廖学盛
下一条:陈之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