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东室与捷克科学院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Oldrich Tuma座谈
2013-03-22


2013年3月12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与捷克科学院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奥德瑞奇•图马(Oldrich Tuma)举行座谈会。俄罗斯东欧研究室全体成员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之前,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与图马教授愉快交谈,相互介绍了世界历史研究所与捷克科学院当代历史所的基本情况。两位所长都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
捷克当代史所主要研究的是二战及二战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对于捷克斯洛伐克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期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共产主义体制失败,图马教授主要谈了三点:
第一,1945、1948年捷克共产党成功掌权的原因。图马教授说,与其他东欧国家相比,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不同,这些国家大部分到1945年时共产党还是少数,而对捷克来说,传统上,捷克有比较强大的共产党,甚至在战前也是如此。就国内因素来说,传统上捷克与俄国就有着良好的关系,不单指共产党,而是对整个捷克社会来说的,在传统上两国关系没有问题,在很多事情上他们就像是斯拉夫的表兄弟,反对德国的好伙伴;不像波兰与俄国之间发生了许多战争,充满了斗争和冲突。1945年苏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当时不仅是共产党,其他政党都努力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但是捷克与俄国的良好关系、捷克斯洛伐克对俄国的看法在以后的几十年变化了,这是共产主义体制瓦解的一个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开始,对俄国的关系和看法都是好的,但之后40年彻底改变了,需要强调的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改变,从好的开始到坏的结束。
简单来说,苏联对东欧盟友的行为不是像兄弟那样,而是像一个超级大国,不是平等的关系。东欧其他国家可能不喜欢苏联,但布拉格一开始是喜欢莫斯科的。在宣传上,1945、48年以后,都在说,苏联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一切都要跟着苏联学。从很多方面来讲,捷克斯洛伐克是更为发达的工业国家,没有必要所有的都跟着苏联的榜样学。因此,即使以前真正喜欢俄国的人,他们年复一年被灌输的是,我们的一切不管是教育、体育还有文化都要跟着苏联学,这完全是适得其反的宣传。到了1950-60年代人们对俄国的看法就改变了,到了1968年苏联军队为了维护旧的体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对苏联的看法、捷苏关系就彻底改变了,从朋友变成敌人。1968年之后,苏联就被当成一个占领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良好的关系就变成了敌对的了,也使得共产主义体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第二点,1948年人们支持共产党是因为人们相信新政府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大部分是支持的。人们希望新政府发展经济,首先是更多的公平而不是社会差异;其次是经济的高效率,因为欧洲人都有1920-30年代经济危机的经历,失业和贫困等等,所以人们确实期待共产党政权能很快地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期望没有实现,因为集中的经济体制没能有效运转。当然从统计数字上看,现在捷克斯洛伐克能生产出比50年前更多的钢铁,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或者提高的没有那么快。
为什么经济体制失败了?有很多原因,其一举例来说,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要依靠其他国家,大部分要靠对外贸易,在1948年以前,大约80%出口是与西欧的贸易。1948年以后,出于政治原因,这种对外贸易关系几年之内就完全改变了,捷克斯洛伐克孤立于西方,50%对外贸易是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当然,还有出于莫斯科的利益,生产武器,大量投资用在重工业、军事工业,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迫使它们的军队和军事更关注在为其他东欧国家生产武器。重工业都是国家投资,1951-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本来是关注经济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苏联的压力下,第一个五年计划不得不转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斯大林逝世后的赫鲁晓夫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和东欧国家与苏联的关系基础有了些改变,但是到195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更多的是服务于苏联的政治利益,服务于它在第三世界的扩张。举例来说,支持古巴,东欧国家给予古巴大量的经济支持,例如,出于政治原因,捷克斯洛伐克不得不进口了大量的古巴糖;而传统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和工业都生产很多的糖,自19世纪以来就出口糖,但突然要进口比捷克自己产的糖价格高的古巴的糖。
赫鲁晓夫时期和斯大林时期有些不同,不仅是捷克斯洛伐克其他东欧国家也是。例如,捷克斯洛伐克拥有用于核武器的铀矿,是1940年代末苏联发展核计划的主要资源。为支持苏联的核发展项目,捷克斯洛伐克不得不廉价出口给苏联。赫鲁晓夫时期标榜平等对待东欧国家,但是代替这种被莫斯科的直接剥削的是,它把东欧国家完全放在支持苏联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利益的位置上,支持不同的国家和政权,有些是社会主义,有些不是,这些国家对苏联政治利益是重要的。
另外,从捷克来看,捷克斯洛伐克在1945年时,不论是社会还是经济上与其他欧洲国家像德国、奥地利,人们认为和这些国家保持着差不多的水平;但是20年之后,1960年代第一次放松了出国旅行的限制,1965年他们能够去德国和奥地利时,他们震惊了,看到了西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西欧的差距如此之大,这对捷的社会影响很大。在同一个时期,西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可以看到百货商场、高速公路,而这些都是捷克斯洛伐克没有的。
人们都有这样的概念,捷克斯洛伐克和东欧国家经济有能力生产大量的坦克、飞机,钢铁、电力,的确国家生产能力是增长了,但无法满足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期待,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1968年以后,政治上的压制、经济上的失败不断,即使是管理者和工厂的厂长也都明白这种经济体制不能与西方的市场经济和自由价格竞争。政权甚至失去了那些相对高层的、经济管理者等等这样一些人的支持。因为他们仅是这个体制中就看到,体制的缺点,经济计划如何因为政治因素而改变,办不成事情等等,所以人们越来越失望。
第三点,文化的因素。1945年人们确实支持共产党,以及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理想。许多年轻人,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希望更大的进步、生活变得更好、更多的艺术和文化的自由。在捷克有许多重要的作家赞同共产主义,甚至在战前1930年代也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法国,捷克与法国有密切的联系,法国对于我们来说是文化大国,人们都想学习法语,许多法国作家也是共产党员,因而捷克知识分子传统上与法国知识分子有联系,他们有些是左派有的甚至是共产党员。因此对共产党政权寄予了很多希望:不同文化的极大丰富、进步等等,但是代替这些希望的是检查制度和严格的控制,利用教育和文化来做宣传,因此即使许多那时还很年轻的共产党的作家和检查制度做过一些斗争,但很快他们越来越受到限制,没什么自由可言。逐渐的,这个原本受到人们支持的政权越来越变成官僚式的,受利益驱使而不是意识形态支配的了。因此,人们可以谈论戈尔巴乔夫、里根和1989年发生的一切,都是很重要的,但就捷克斯洛伐克来说,共产党失去人们的信任,有很多的原因:经济、对外关系、文化、许多方面共产党政权失去了人们的支持、忠诚和合作,国际形势变化了,政权就垮台了。
与会者就国际学界的捷克史研究、捷克的社会改革与稳定、匈牙利事件对捷克的影响、捷克入盟、波捷关系等相关问题与图玛进行了探讨。
(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