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所举办“英国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学术报告会
2013-05-30

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赵文洪主持
2013年5月21日,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研究员在该所举办了题为“英国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所长赵文洪主持。该报告为孟庆龙2013年3月26—27日参加英国牛津大学举办的“历史与国际关系:亚洲、欧洲与英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演讲。
孟庆龙首先谈了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源。他指出,对于中印冲突的历史根源,英国负有直接的责任。中印边界争端源于在英国倡议和主持下1913—1914年举行的西姆拉会议,会议最有影响的一个结果是炮制出了不丹以东西藏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但《西姆拉条约》未得到当时的中国政府的批准,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不予承认。印度在1947年8月独立后,即宣布接管英印殖民政府的有关条约权利和义务。之后,中印两国对《西姆拉条约》及“麦克马洪线”的不同态度,印度对中国关于解决边界争端立场的误读,以及尼赫鲁等奉行扩张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印关系的恶化和边界冲突的发生。但是,中印边界纷争的种子是英国人种下的。
孟庆龙主要依据相关国家的解密档案和文献资料,详细阐述了英国在1962年战争前、战争期间及战争后三个时期对中、印的态度和政策。在对待印度方面,英国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但是态度谨慎,有所保留。即使在战争期间对印度援助数量也是有限,且价格上多按商业条件让印度购买,印度对此多有抱怨。对待中国方面,英国始终与中国保持联系;在达赖地位问题上的处理和对待中印争端的态度比较十分谨慎;不支持印度把中印边界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的立场,在把中印冲突提交联合国问题上不采取主动行动。英国认为,中国突然宣布停火、撤军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谈判。通过英国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可以看出,在中印关系恶化、以至发生边界冲突的过程中,英国虽然对印度提供了相当多的支持,但同时保持了与中国的关系,为自己在外交、政治等方面留下了的活动余地。很显然,英国对中印双方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英国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充分显示了其老牌帝国处理复杂、敏感问题的“老练”和“圆滑”。
最后,孟庆龙介绍了参加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并谈了个人体会。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突出了学术性和开放性,讨论的气氛平和、深入、充分。印度的学者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印学者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有利于促进中印两国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孙洁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