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历所举办“比较视阈下的亚洲国家:变革与稳定”学术研讨会

2013-06-17

“比较视阈下的亚洲国家:变革与稳定”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顺洪致欢迎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室主任、研究员毕健康主持开幕式

  2013年6月15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史研究室在京举办“比较视阈下的亚洲国家:变革与稳定”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室主任、研究员毕健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顺洪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廖学盛、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任长海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央党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学生40余人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

  研讨会分四个时段进行:亚洲国家现代化的比较与思考、亚洲国家的经济与外交、中东政治变革探讨。围绕会议主题,20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报告:东亚三国(中日韩)现代化的比较与思考(汤重南)、中日韩近代化同途殊归原因探要(宋成有)、现代化战略的困惑:土耳其和日本的“脱亚入欧”比较(黄民兴)、漫谈日本与中东地区国家关系(李凡)、日本与中东现代化的异同比较(敏敬)、战后美国对日本政治(国内政治、外交)、军事走向的影响(刘世龙)、近年来日本企业海外发展的新动向(程永明)、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骑墙战略:以中韩关系为例(董向荣)、线形发展与循环式发展——新加坡与韩国政治发展比较(赵虎吉)、蜜月期”的中苏朝三角同盟-1949-1958年(许亮)、政治文化视角下的中东政治变迁(刘中民)、阿拉伯变局——改良与革命(殷罡)、中东政治变革与社会稳定(刘月琴)、塞缪尔•亨廷顿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李春放)、弱国家与弱社会——哈马斯崛起的背景与环境(姚惠娜)、资本主义转嫁危机的历史特点(吴必康)、试析影响印度未来发展的几个因素(王红生)、关于战后日本政治腐败的思考(张跃斌)、近代日本政治中元老的政治调停功能(张艳茹)、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陈伟)。

  与会者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一致认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交流,更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

 (人民网报道: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617/c159300-21870086.html

  (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