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近现代以来欧美社会变革与稳定”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11-22

 

2013年9月29日,由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西欧北美研究室承办的“近现代以来欧美社会变革与稳定”学术研讨会在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计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十九人做了会议论文报告。与会者围绕“近现代以来欧美社会变革与稳定”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研讨会共分为四个板块:

  一、主题发言

  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裘元伦先生做了《如何在大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以德国为例》的报告,论述了二战之后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认为德国在实现历史大变革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了社会稳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何顺果先生在报告《美国之强大及真因探讨》中认为,“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强大的军队是美国强大的标志,但不是其强大的原因,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完备系统保证了美国的强大。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在其《世界史与科学史》的报告中提出,要将科技史做成世界史。具体的学科建制步骤是,从中国古代科技史走向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再走向世界科技史。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世界历史研究所吴必康研究员在其报告《权力与资本,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演变》中,梳理了英国经济政策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又回到新自由主义、最后发展出第三条道路的四次变革,认为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走极端。他高度概括了变革与稳定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变则通,稳则安。世界历史研究所张红菊副研究员做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演变》的报告,论述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四个发展时期,认为金融监管需要自由与秩序的平衡,分权与制衡的结合。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生杨大勇在其报告《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演变》中论证了英国金融监管的渐进性,博士生郭晶晶的报告《简述英国政府对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调控》探讨了英国政府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关系。

  三、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刘宏焘先生做了《1895-1897年纽约市街道卫生改革与城市环境变迁》的报告,详述了19世纪末纽约市的垃圾之困和改革契机,认为解决此类问题,技术方面并不难,关键在于政府、企业与市民的协作。河北师范大学刘向阳副教授在报告《20世纪中后期美国环境治理与公共舆论的因应关系探究》中,通过对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个案研究,探究了政府、环保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协调关系,认为环境治理与公共舆论涉及多种复杂因素。世界历史研究所高国荣副研究员的报告《激进环保运动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影响》,论述了美国激进环保运动的兴起背景、组织机构和影响,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配合了主流环保运动,另一方面因为过激言行而受到制约。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李文靖做了《19世纪英国碱法案及其对于科学建制化的影响》的报告,探讨了19世纪英国科学建制化问题,认为这是科学家、政府和生产商之间的博弈。南开大学付成双教授的报告《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现代化》,论及了现代化概念,并从环境史角度划分了美国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四、民生问题与社会调控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吴伟研究员在报告《苏联体制下的民生问题与国家调控》中提出,民生问题在苏联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能够展示制度的优越性。苏联这种政治统领民生的思维逻辑导致了两种结果:民生问题不会被忽视,但必须服从最高政治利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生问题导致苏联政府包袱沉重,一旦国家经济恶化,民生问题就会导致社会不稳。他的结论是:将民生问题过度政治化、计划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如何控制政府与市场对民生问题的解决,很考验执政党的能力。世界历史研究所黄艳红副研究员的报告《从税制改革看法国旧制度的困境》认为,法国旧制度时期的财政问题是宪政制度问题,国王征税需要新的合法性。税制改革需要国王和贵族的妥协,但改革最终受阻,绝对君主制被困死在它赖以生存的等级制度中。世界历史研究所金海研究员做了《从劳伦斯案件看当代西方司法过程中种族歧视的特征》的报告,认为这个案件是西方制度性种族主义的缩影。世界历史研究所王宏波副研究员在报告《近代德国社会变革的因素(1871-1949)》中指出,德国统一之后的五次重要社会变革,均受到了外部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瑾的报告《19世纪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认为,英国虽然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但由于政府的不干预政策,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步伐缓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超在报告《十九世纪末美国改革的逻辑:社会控制思想的视角》中提出,在工业社会,原有的社会控制观念必须转变,社会控制思想属于改良主义,有助于研究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郭家宏教授做了《19世纪英国的贫民教育》的报告,认为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政府对贫民教育放任自流,导致英国发展放缓,而教育改革为其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就各个学术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近现代以来欧美各国在解决社会变革与稳定问题方面获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新时期的改革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世界历史研究所西欧北美研究室 于艳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