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俄东室召开东欧史学科建设座谈会

2014-03-25

东欧史学科建设座谈会

  东欧史学科建设座谈会

  2014年3月18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召开东欧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张顺洪所长参加了会议,王晓菊主任主持会议,从事东欧史研究的三位老前辈阚思静、马细谱、刘邦义在会上分别作重要发言,科研处负责人、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2009年东欧史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建设项目以来第一次由研究室牵头组织、所领导与老专家共同参与的关于东欧史学科发展的座谈会。

阚思静研究员发言

  从事匈牙利史研究的阚思静研究员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主旨发言:一、东欧史研究在世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二、国内东欧史研究的历程和状况;三、东欧史学科发展思路。东欧(地区)是联系欧亚两洲的必经之地、世界文明交汇之地、一战、二战等世界重大事件的发端之地。东欧国家曾经与中国一道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东欧史研究是世界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欧史研究自建国到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至高潮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的东欧史研究完全是一片空白,可资利用的相关书籍仅是从俄语翻译过来、由苏联人撰写的《东欧现代史(1918-1980年代)》。自阚思静研究员与另外两名学者联合翻译《匈牙利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匈牙利]温盖尔•马加什、萨搏尔奇•奥托著)开始,国内才真正开始匈牙利史研究。这本书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本译自匈牙利文的匈牙利通史著作。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东欧史研究渐入高潮。当时,围绕社会变革、经济体制改革等课题,世界历史所推出了一批研究著作:《哥穆尔卡传》(刘邦义著)、《卡达尔与匈牙利》(阚思静著)、《战后东欧——改革与危机》(马细谱主编)、《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阚思静、刘邦义主编)等。但进入21世纪,由于几位东欧史专家陆续退休、后备力量暂未跟进,东欧史研究跌入低谷。因此,阚老师大力呼吁,不能让东欧史研究成为世界史研究的“弃儿”;坚决摒弃东欧史研究中存留的冷战思维,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将东欧史研究推向崭新高度。

马细谱研究员发言

  通晓多种东欧语言的马细谱研究员是仍然活跃在东欧史研究前沿阵地的资深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地完成了《巴尔干纷争》、《南斯拉夫兴亡》、《保加利亚史》等多部专著,更于今年获得保加利亚国民议会议长米哈伊尔•米科夫颁发的银质奖章和证书。马细谱首先评述了东欧作为“动荡的东欧”(以前是“战乱的东欧”)的国际战略意义。在美、欧、俄三方极力争抢东欧的情势下,发展中的中国对东欧历史的研究尤为关键。他对东欧史学科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方案。一、鼓励年轻科研人员树立学术自信。二、建议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东欧史研究。“东欧史研究是基础性研究或地区史研究,应坚决避免受到某些急功近利的科研课题的冲击。个人有个人的计划,学科有学科的计划;每个人应一心一意围绕个人研究方向和计划来积累和拓展自己的研究。”三、以搭建学术平台、搞专题项目等手段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促进个人学术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东欧史学科向前发展。四、建议科研人员学习研究对象国家语言,鼓励去对象国进修考察至少一年。

刘邦义研究员发言

  从事波兰史研究的刘邦义研究员首先回顾了国内波兰史研究状况,他指出,目前国内关于波兰史的著作仅两部——《波兰通史》(刘祖熙著)、《波兰简史》([波]斯坦尼斯瓦夫•阿诺德 、马里安•瑞霍夫斯基著,史波译,程人乾、杨德友校订)。刘邦义分析了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相互关联,指出“任何国际事件都有深厚的历史根源,今天的乌克兰危机与波兰历史紧密相联。乌克兰西部以前是波兰领土,而利沃夫当时是波兰的历史文化名城。” 刘老师着重强调了掌握东欧语言对东欧史研究的重要性,利用科研经费选送年轻人出国学习外语对目前薄弱的东欧史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光靠俄语与英语远远不够。例如,对于波兰历史,波兰语资料和俄语资料的主流叙述与评析却是大相径庭。”

  张顺洪所长认真听取三位老专家的发言之后肯定了东欧史研究的重要性与积极建设东欧史学科的必要性,并代表研究所着重从划拨经费促使科研人员出国学习语言、招纳优秀毕业生进入东欧史学科等科研保障上表达了对东欧史学科的支持和扶植态度。

  黄立茀研究员与东欧史学科负责人李锐副研究员从对东欧史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面阐述了对学科发展的设想。东欧史学科的三位成员刘凡(匈牙利史研究)、何风(波兰入盟问题研究)、邢媛媛(波俄外交史研究)也从个人研究方向出发做了针对性发言。

  王晓菊在会议总结时谈到,目前我国东欧史方面的研究机构屈指可数,研究力量十分薄弱。世界历史研究所的东欧史学科凭借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脚踏实地的治学传统和创新工程的有利时机,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次座谈会对东欧史学科而言是崭新的开始,既对过去进行回顾与反思,也对现实的作出总结与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全体与会人员一致坚信,世界历史研究所的东欧史学科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定会重拾辉煌。

  (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 邢媛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