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捷克学者图马教授谈捷克的政治转型

2014-10-27

学术报告会现场

捷克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奥德里赫•图马教授 (Oldǐch Tuma)

 2014年7月25日,捷克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奥德里赫•图马教授 (Oldǐch Tuma)访问世界历史所,并就“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治转型的历史根源”问题做学术报告。

  图马教授介绍,1989年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捷共内部没有出现明显的观点分歧,少数反对派力量微弱,也没有计划推翻现政权。但是到了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图马教授梳理了二战以后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发展的大致线索。

  他认为,回顾历史,与中东欧其他国家不同,捷共在战后没有很快掌握政权,它在议会中占有一定席位,有着相当强的影响力。同时战后人们期待的是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继续与西方保持一定的联系,但是1948年发生了改变,捷共完全掌握了国家领导权。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捷共内部希望变革,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是一场民主改革运动,是获得社会多数支持的。但是在“布拉格之春”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们本来希望捷共能抵制苏联的干预,保留一部分改革的内容,但是他们失望了。捷共领导层做了妥协,发生了重大变化,胡萨克代替杜布切克担任捷共主席。在之后的二十年时间,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生活停滞了,很多方面都受到苏联的干预和苏联因素的影响。多数民众对现状妥协,认为反抗是无意义的。到了70年代,“七七宪章”运动并没有提出改变政治体制的要求,而是要维护人权,在个人生活和文化、科技发展方面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捷共并没有效仿苏联的改革,而是想继续“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内容。图马教授说,80年代末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捷共领导层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是波兰反对派势力的壮大,特别是随着圆桌会议的召开,波兰举行自由选举和反对派在波兰的上台,这即对捷克的反对派有影响对捷共也是个冲击;另一方面,捷共原来任何决策都依赖苏联,但现在捷共无法期待来自苏联的任何支持。

  1989年11月首都布拉格发生了10万多人的示威游行,政府采取了有限的压制,但不像以前那样把示威者当作政治犯投入监狱。当时有两个最大的反对派组织:“公民论坛”和在斯洛伐克成立的“公民反对暴力”组织,剧变的方式是仿效波兰的模式,但并没有提出移交政权的要求。12月,政府经过与反对派的谈判,成立了由捷共和“公民论坛”等反对派共同组成的过渡政府,20名临时政府成员中,15名是原捷共领导。但是过渡政府遭到民众的反对,他们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要求重组由反对派占多数的新政府,最后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c Havel)当选新的总统,权力移交在捷克斯洛伐克只持续了几个星期。

  图马教授指出,由于社会变革发展的很迅速,反对派并没有政治改革的脚本,有关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讨论持续了1-2年。当时有两种改革方案的争论:一是哈维尔的计划,希望制度变化建立在民众道德基础上,以公民社会推动社会变化。经济转型并不占主要地位,社会中虽然存在私有成分,但不是要实行资本主义。另一种是财政部长瓦茨拉夫•克劳斯(Václac Klaus)提出的设想,希望全盘接受西方模式,经济上全盘私有化,政治领域实行多党制、各党自由竞争,希望融入欧洲,加入欧盟。捷克斯洛伐克的转型基本是按照后一种方案进行的。

(俄罗斯东欧室李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