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李春放:参加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2015-05-21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商讨反对轴心国的战略,勾画战后世界秩序的蓝图。雅尔塔会议开幕时,苏军兵临柏林城下,大有问鼎西欧之势。罗斯福亟欲斯大林在欧战结束后挥师东进,加入盟国对日作战,以大幅度减少美军伤亡。作为地缘战略大师和一流外交家,斯大林充分利用当时极其有利的形势,在这次“三巨头”会议上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惊人的地缘政治利益,苏联成为雅尔塔会议的最大赢家。对莫斯科而言,雅尔塔会议是俄罗斯曾经的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雅尔塔协定被视为苏联和俄罗斯战后边界的法律依据。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雅尔塔会议召开70周年。当前,乌克兰危机方兴未艾,俄罗斯与西方正就克里米亚和东乌克兰问题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角逐。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学界隆重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其重头戏就是2月25日至26日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召开的以此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

  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由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并得到俄罗斯历史学会和戈尔恰科夫基金会的积极支持。除俄罗斯学者之外,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学者应邀与会。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和俄罗斯媒体。

  会议的安排体现了东道主的良苦用心。2月24日晚,俄罗斯方面就组织刚到莫斯科的外国学者到无名烈士墓献花,举行欢迎晚宴。25日,会议开幕前,学者们先在会场外享用咖啡,观看“1945年雅尔塔会议”档案文献复印件展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和俄罗斯历史学会会长谢尔盖•纳雷什金、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安纳托利•托尔库诺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丘巴里扬、法兰西科学院常务秘书海伦•卡雷尔•昂科斯、俄罗斯联邦档案局局长安德烈•阿尔季佐夫以及戈尔恰科夫基金会常务会长列昂尼德•德拉切夫斯基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上还上映了1945年拍摄的雅尔塔会议纪录片。

  会议研讨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三巨头”在雅尔塔、雅尔塔会议与有关地区和国家的问题、雅尔塔协定和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的影响与后果、有关国家的历史编撰学对雅尔塔会议的述评、以及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精神”对当前世界政治和欧洲局势的启迪等。雅尔塔体系问题是会议的主旨,俄罗斯的托尔库诺夫院长、丘巴里扬所长和我分别作了题为《苏联与雅尔塔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波茨坦体系》和《雅尔塔会议与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讲。作为雅尔塔会议的东道主和主要参与方,苏联拥有大量有关该会议的重要机密档案,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俄罗斯外交部历史与档案司司长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档案馆馆长对其中一些有关解密档案作了介绍。雅尔塔会议的现实意义也受到与会学者比较强烈的关注,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葛罗米柯、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安德里亚•格雅诺提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鲍里斯•莫洛佐夫等学者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新冷战”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投下阴影。在会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西方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或世界史家的身影。与会外国学者大多名不见经传,而且相当部分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的学者。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学者和东欧学者人多势众,以至俄语实际上成为会议最通用的语言。作为东亚国家的唯一代表和来自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国的学者,我受到俄方的特殊礼遇,被安排在开幕式后首先发言。

  由于立场和视角不同,与会学者的观点自然也是多种多样。

  俄罗斯学者基本上坚持苏联和俄罗斯对雅尔塔会议的传统观点,强调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外交胜利和当时反法西斯盟国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雅尔塔协定和雅尔塔体系的正当性,宣扬“雅尔塔精神”对当今世界的积极意义。

  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欧国家的学者对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协定大多持不同程度的负面看法。比如,波兰克拉克夫大学的G. 马祖尔教授在题为《从波兰流亡政府的视角看雅尔塔会议》的发言中,描述了波兰民众在获悉雅尔塔会议关于战后波兰领土安排后的震惊与悲愤。

  除德国外,雅尔塔安排并未给西方国家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造成切肤之痛。西方学术界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主要出于学术、意识形态和党派等方面的考虑。被邀请的西方学者多数与俄罗斯关系比较密切,其中不乏俄国通或同情俄罗斯的人士。在雅尔塔会议问题上,他们往往既不完全赞同西方学术界的“迷思”,对俄罗斯学者的全盘肯定态度也不愿苟同。

  我对雅尔塔会议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构建联合国体系方面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也指出“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中表现出明显的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我尤其谴责罗斯福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违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炮制《雅尔塔密约》,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支持腐朽的蒋介石政权统一中国。在分析雅尔塔会议的后果和描述以东西方冷战为主要特征的战后国际体系之后,我强调中国革命在突破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和第三世界兴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鉴于第三世界的兴起是当代世界历史的头等大事,我最后坦言:“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比,1955年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形成的万隆会议更值得世界史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界史家的重视和纪念。”

  东道主对外国学者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令人称道的大度和开放态度,尽管东欧学者大多被安排在会议后期发言,而且此时俄方的重要人物往往缺席。我的演讲以其“亚洲视角”获得普遍好评。会议期间,我还就当前俄中关系问题接受了俄罗斯主流电视媒体的采访。

  

  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主席台。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安纳托利•托尔库诺夫(中间)、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丘巴里扬(右二)、戈尔恰科夫基金会常务会长列昂尼德•德拉切夫斯基(右一)以及法兰西科学院常务秘书海伦•卡雷尔•昂科斯(左二)在主席台就坐。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和俄罗斯历史学会会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在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春放研究员在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安纳托利•托尔库诺夫在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 

  

  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会场情况(一)。 

  

  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会场情况(二)。 

  

  纪念雅尔塔会议70周年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会场情况(三)。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春放研究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