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中印边界问题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赴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5-05-21

 

   2015年4月22—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中印边界问题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赴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4月23日下午,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及师生与课题组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副院长程早霞教授主持。院长、党总支书记陈坤致欢迎辞,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设置、历史沿革和学生培养情况,以及学院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涉藏研究方面的科研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兴海国际政治与媒体宣传团队”的教师王国学、姜鹏等及有关硕博研究生参加了交流会。 

   “中印边界问题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首席研究员孟庆龙代表课题组一行感谢陈坤院长的热情接待,介绍了课题相关档案文献的掌握情况、数据库平台、合作单位、阶段性成果等。其中,论文《中印边界冲突中的英国因素》获得《清华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目前已经整理的英国涉及中印边界问题的原始档案超过500卷。他指出,研究中印边界问题离不开西藏问题。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程早霞教授为首的团队在美国对西藏的政策等问题研究上素有盛誉,并掌握大量美国有关档案,希望与该团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建立伙伴关系。他还介绍了课题组已经整理的中国外交部和英国档案馆有关西藏问题档案的目录等信息,并以解读陈贻范草签《西姆拉条约》等原始档案为例,阐述了使用和解读原始档案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陈蓉和孙洁分别介绍了课题组有关英国、俄罗斯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数据库建设及团队协作的经验。 

  程早霞教授介绍了她本人及其团队涉藏研究的缘起、人员、平台、资料、课题及成果等情况。为了深入解析美国与西藏的关系,程教授自1998年开始了“中美关系与西藏问题”的研究,并多次赴美访学和搜集相关档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等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务院档案馆查找档案。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美国的FRUS、DDRS等档案文献资料,发表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完成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正在进行《劳维尔•托马斯西藏之旅与美国的西藏话语研究》课题研究。

  程教授等对世界史所课题组的做法深表赞赏,认为一个团队,多年来坚持对中印边界多国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此外,双方还举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并在队伍的稳定、英美等国档案的收集整理、多方档案解析国际关系、数据库建设及项目管理等方面找到了许多契合点,表达了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意愿。

   此间,孟庆龙研究员于4月25日晚应邀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讲坛作题为“英国与所谓的西藏‘自治’及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学术交流之余,课题组还参观了731部队旧址等历史遗迹。 

  (陈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