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佳在世历所举办学术报告
2015-07-27
学术报告会
美国罗文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先生
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
2015年7月21日,美国罗文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先生在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报告会。
王晴佳的报告从他即将出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史学:一个全球的观察》(合著)谈起。这将是学界首部从全球视野出发考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著作。王晴佳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驱人物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和葛兰西(《狱中札记》)。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史学的影响可以简要归纳为三方面:一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经济在历史中的作用;二是从阶级斗争理论出发,将视野下移,注重下层阶级和阶层;三是从人类社会阶段性发展理论出发,重视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社会变迁的结构分析,以及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
王晴佳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间接)影响,体现在文化史(文明史)的兴起和对兰克史学的挑战,如德国兰普勒希特的文化精神史研究、美国的“新史学”、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等方面。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影响更为广泛: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苏联、东欧、中国、越南、古巴具有主导地位,在东亚、拉美和其他地区也颇具影响;德国的“社会科学历史派”和英国的“历史工作坊派”,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密切影响。王晴佳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生了“文化转向”,爱德华·汤普森1963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当时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王晴佳认为,当代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无疑是霍布斯鲍姆,其特点是重视法国革命、工业革命对近代史的塑造作用;注重社会结构性的分析,重视阶级的作用,但不僵化、不教条。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从视野下移的角度,与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等学派一起,从事对下层民众、边缘人物和团体的研究;继续运用社会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类历史演进做长时段的分析;坚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现状持有批判的态度,加以剖析和反省;继续批判“西方中心论”,与当今史学的全球史潮流有异曲同工之意。
报告会由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主持,包括唯物史观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室在内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研究人员围绕主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唯物史观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室董欣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