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领导应邀参加2020中国廉政文化遂宁论坛
2020-11-21
11月16日—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共四川省纪委、中共遂宁市委主办,中共遂宁市纪委、中共射洪市委、《廉政瞭望》杂志社承办的“2020中国廉政文化·遂宁论坛”在四川省遂宁市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王京清,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出席论坛并致辞。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应邀参加了论坛。
罗文东作了题为《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渊源、内涵和意义》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清正廉洁不仅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所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不断拓展和深化清正廉洁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时代内涵及其在党内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廉洁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中,蕴含着克己奉公、惩恶扬善等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表达了古圣先贤对公与私、正与邪、得与失等重大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态度,为我们今天培育和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大力倡导和践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思想道德,不仅丰富了清正廉洁的时代内涵,而且深化了对党风廉政建设本质规律的认识。廉洁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清正廉洁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推翻腐朽落后的旧社会、建设风清气正的新世界而奋斗。他强调,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弘扬廉洁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既是治标的利器,又是治本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清正廉洁价值观,筑起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才能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罗文东作主题演讲
饶望京作了题为《健全完善思路举措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大会交流发言。他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形势发展作出的一个战略部署。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体推进“三不”的明确要求,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要打通三者内在联系,一体推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将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作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进一步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反腐败的基本方针”提升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并对“三不”作出新的重要论述,提出新的要求,强调“不敢”是前提,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不能”是关键,要科学配置权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不想”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觉悟,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他还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必须准确把握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治标和治本的辩证关系,把惩治、监督和教育贯通起来,把惩治的震慑力与制度的约束力、政策的感召力、文化的影响力叠加起来,一体推进、同向发力:一是保持惩腐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二是坚持深化标本兼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不想腐的土壤;四是坚持统筹联动,强化一体推进“三不”的相互协同。
饶望京作论坛交流发言
(饶望京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