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单”永不落寞
2021-11-16
阅读是很私人化的,每个人阅历不同、背景不同、兴趣不同,自然读的书也不同,所以很难为别人做荐书之事。
不过,做“名家书单”倒是历来的传统,窥探名人的私家书单,看看他们都读些什么书,向来为人所乐道。既为名家,总有不一般的地方,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他们的阅读,乃至随之跟进,从小处说,能满足好奇心;从大处说,这是一种传播,跟随有人生阅历、有独立见解的名师大家进行阅读,乃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1935年,《青年界》杂志开设了“我在青年时代所爱读的书”栏目,浏览一下众多撰稿人的书单,发现虽然他们年龄、出身各异,专业领域不同,读的书却多有所雷同:《史记》《诗经》《牡丹亭》《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胡适的《胡适文存》,托尔斯泰的《复活》和《艺术论》。这些互有重合的书单,很明显地打着时代的烙印。
学者、作家、翻译家施蛰存先生写于1936年的《绕室旅行记》,趣味十足,他围绕自己的书斋做了一次“旅行”,并像导游一般向读者介绍了他曾阅读过的那些杂志,而阅读那些杂志恰恰构成了他的人生历程。
学者、作家许钦文说自己先前并不爱读书,平日里做做手工、钓钓鱼,有一次忽然得到两本杂志,让他知道了新文学,就此走上了小说创作道路。学者、教育家朱维之在《介绍四本书》一文里,推荐了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郭沫若的研究专著《青铜时代》,认为前者有美的理想、美的情调和美的文字,可以借此接受审美熏陶;后者可以启发人们的批判精神,可知道怎样去“读死书”而不是“死读书”。
1930年,鲁迅先生的好友、教育家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系,许寿裳请他为其儿子列一份书目,鲁迅先生开列了12种书单,包括《世说新语》《全隋文》《唐诗纪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有史、有论,还有工具书,正是国文学习的入门书籍。鲁迅先生还附上了简明扼要的解说,如从《论衡》见汉末的风俗迷信,由《抱朴子外篇》看晋末的社会状态等。时至今日,这份书单对于有志读书的青年还是很宝贵的。
如今,不论阅读方式有何改变,阅读本身确是永恒的存在,人类文明的成果终将通过阅读得以传播和发扬,因而“名家书单”永远不会落寞。
(作者:简平,原文载《解放日报》202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