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德国史学术前沿与中国德国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2014-11-14

 2014年11月7-10日,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协办的“德国史学术前沿与中国德国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湘江河畔、岳麓山下的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30多家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届德国史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并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世纪德国史研究”、“史学理论及德国经济研究”、“德国政治及外交关系研究”、“德国文化及其他”5大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11月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举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大明教授主持开幕式。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领导吴仰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智勇书记、中国德国史学会邢来顺会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在华东师范大学郑寅达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孙立新教授、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北京大学徐健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亚平教授、山东大学刘新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景德祥研究员先后作了《历史政治语境中的“费舍尔争论”》、《德意志农民战争政治目标的变化》、《21世纪德国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浅析马克西米安的帝国改革》、《中国语境下的德国宗教改革》、《纪念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汉斯-乌里希•韦乐(1931-2014)》的学术报告。郑寅达教授随后一一作了精彩的点评。

  大会发言阶段结束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第一场主题发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由孙立新教授和徐健副教授主持和点评,发言人的题目涉及一战期间德国生活水平研究、德国犹太士兵研究、中德关系研究以及德国与一战起源问题研究等。第二场主题发言“中世纪德国史研究”由刘新利教授和王亚平教授主持和点评,发言人的题目涉及马丁•路德社会观、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毒烟、瘟疫与医药、基督教文化在德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汉萨”、“汉萨同盟”及“行会”词源释义与内在联系等。第三场主题发言“史学理论及德国经济研究”由连玉如教授和周建明教授主持和点评,发言人的题目涉及联邦德国“武装部队罪行展览之争”中的几个历史问题、二战后联邦德国当代史研究之兴起与发展、相对稳定时期魏玛共和国经济略论、德国当代人口的社会学分析等。第四场主题发言“德国政治及外交关系研究”由孟鐘捷教授和陈从阳教授主持和点评,发言人的题目涉及俾斯麦结盟体系瓦解的原因、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史三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美国政策研究等。第五场主题发言“德国文化及其他”由王扬教授和王涛副教授主持和点评,发言人的题目涉及托尼对德国社会的批判、德国与青岛的对话与交融、德语专业的德国史教学等。

 11月9日中午,大会闭幕式举行,景德祥秘书长首先代表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8届理事作工作汇报。他详细而又生动地汇报了学会最近4年的财务情况和一些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学会的银行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历年年检情况、银行账户变更情况、报税情况等等。接着,他就第9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入选情况做了简要说明。随后,与会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新增常务理事和理事的名单。最后,邢来顺会长作大会总结并致闭幕词。邢来顺会长对会议的主办方和协办方表示了感谢,认为本次研讨会安排得非常紧凑、合理和充实。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各自研究的问题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言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宗教、语言、法律等各个领域,从研究角度来讲,中观居多,但也不乏宏观和微观研究,其中的一些文章还体现出了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与现实关怀。此外,一批新生代的出现为学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学会可谓后继有人。邢来顺会长激励青年学者积极投身德国史研究,为学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学术会议在学者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世界历史研究所王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