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遇见巴黎——第17届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顺利举办
2022-09-28
9月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协办的第十七届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顺利举行。此次研讨班延续了去年的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法双方主会场分别设置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巴黎人文科学之家基金会,另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会议分会场。中法双方学者围绕“旅行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进行研习,分享前沿学术动态,并分别就最新的学术成果做了报告,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师生学者在云端相会,就研讨班主题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肖琦副教授主持,巴黎三大韦遨宇教授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吴蕙仪研究员担任翻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梁志教授首先对所有参会的师生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参与筹措此次会议的师生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道,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得到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以及阿尔卑斯-格勒诺布尔大学的大力支持,历史学系对此深表荣幸与感谢。“此次会议是中法学者之间一次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将成为中国学界旅行史研究的起点”。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沈坚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已成为中法双方之间一个优良的合作机制,同时也将在拓展中法历史学家以及中法学生间的交流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说,“今年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旅行史研究方法和实践’的主题还可以视作前几届会议就历史时空观进行讨论的延续。”
随后,与会学者为与会全体师生带来了四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
法国阿尔卑斯-格勒诺布尔大学艾蒂安·布尔东教授以及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莫里斯·埃马尔教授提纲挈领,以欧洲早期旅行叙事为切入点,深度讨论并总结旅行史研究的方法和问题,并表达了对中法学者共同进行中欧旅行史比较研究的展望。
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周保巍老师则着眼旅行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分别就《论自由》文本在中国的翻译以及乔治·博格尔在西藏的旅行为中心,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四位学者精彩的报告为全体与会人员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基金会、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浙江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于2004年创办,至今已然走到第十九个年头。近两年,中法学界跨越疫情阻隔,以研讨班为平台展开对历史时空与旅行史的讨论,积极筹划全球史视角下中法学者进行中欧旅行史比较研究的合作项目,表现了双方学者着眼现实,不断在推进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层面所做的深度努力和尝试,同时也为国内师生学者了解国际学界前沿动态、丰富自身学术发展道路提供了平台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