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换届大会暨“国际秩序变动中的非洲与中非关系”学术会议成功举行

2022-12-06

  2022年11月12日,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非洲史研究室承办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换届大会暨“国际秩序变动中的非洲与中非关系”学术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设立分会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梁志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教授先后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外交部非洲司公使衔参赞贺红燕了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梁志强调,我国非洲史研究意义重大。他回顾了华东师范大学艾周昌教授带领的团队在非洲史方面取得的成就,期待我国非洲史研究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表示习近平主席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非洲研究院一如既往地与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密切合作同全国非洲研究界一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向高质量科研成果进军不断推进中国的非洲研究事业,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而努力奋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希望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发展壮大中国非洲史研究队伍,积极推动非洲史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非洲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教授指出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愈加重要,更加紧迫。各单位对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40余年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存在不少短板预祝本次会议顺利召开期待青年学者在未来道路上展现新面貌

   

  外交部非洲司公使衔参赞贺红燕了“当前的非洲形势和中非关系”的主旨报告。她谈到,受俄乌局势、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叠加的影响,非洲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非洲国家联合自强,保持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化挑战为机遇,大力促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经济前景呈现潜力和韧性;增强自主意识,努力推动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取得积极成效。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将坚持互信、互利、互鉴、互助的大方向不动摇,继承中非友好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推进中非友好事业的历史主动。中国将坚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尊重非洲、支持非洲,同非洲国家携手,加快推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换届大会环节,李安山会长代表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研究会工作,并对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提出殷切希望。毕健康秘书长换届流程进行了说明。经过会员代表无记名(线上)投票,选举产生第十一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罗文东书记宣布了选举结果:华东师范大学沐涛教授当选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世界历史研究所非洲史研究室主任毕健康研究员当选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秘书长

  

  1112日下午进行了学术研讨论会设置5个分会场专家学者们共聚云端围绕国际秩序变动与非洲史研究非洲历史与非洲区域国别史的编纂非洲与新兴国家关系之合作与挑战“一带一路”与中非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第一,区域国别史视域下的非洲历史研究围绕非洲政治史专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马琰琪作了题为索马里国家建构中的氏族因素的发言他认为氏族是索马里国家建构中最早被调动的社会因素今天以氏族为基础的联邦制4.5准则搭建了索马里国家政治舞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杨廷智副教授了题为从洛兹王国的新皇看赞比西河流域文明的演变的发言梳理了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经历了兴起、集权扩张、衰落以及外族入侵最后臣服于英国洛兹王国的历史脉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张歌聚焦17世纪的西非认为西非本土穆斯林学者对西非帝国体制构建出的认知想象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并影响西非后来社会走向。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孙遇洲从跨国史和社会生活史的视角出发,以比较的方式切入考察二十世纪50、6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全面分析非洲左翼与冷战政治的互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杜英探究坦桑尼亚印度人从民到公民政治身份的转换历程分析其融入坦桑尼亚社会之后面临的障碍。

  在非洲经济史组发言中山西师范大学车效梅教授考察了埃及马穆路克王朝时期香料贸易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其与新航路的关系香料贸易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新航路开辟是香料贸易的重要转折点。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付海娜研究员作了题为苏丹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当代影响的发言。她梳理了苏丹土地制度的私有化进程总结了苏丹的土地分配特点。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超以19世纪东非象牙贸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象牙贸易对东非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此种生态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以期深入认识象牙贸易对东非的多重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士研究生张璐璐从坦桑尼亚建国后的前两任总统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20世纪90年代中期坦桑国内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长期依赖国际援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论证坦桑尼亚经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非洲公共卫生与医疗史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的王霏副教授作了题为穆罕默德·阿里时期的埃及的公共卫生改革的发言。她认为公共卫生事业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埃及医学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陶泓铮重点评述塞内加尔殖民时期发生的传染病的种类和传播因素,以及法国殖民者应对塞内加尔传染病的防疫措施。殖民政府的防疫行为既是殖民统治强化与异化并存的过程,也是西方医学在非洲推广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张阳以1968年和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和计划入手,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盲症的治理模式和决策方式,探讨了世界卫生组织在推动盲症治疗科学化、全球化中所发挥的协调领导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韩鑫鹏了题为英国圣公会在东非地区医疗传教活动述论(1874-1910)的发言梳理英国圣公会在东非地区早期医疗传教活动提出弗雷尔镇传教站的建立拉开了圣公会在东非地区医疗传教的序幕,对东非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殖民地时期非洲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毕健康研究员作了题为殖民主义与埃及政治的发言他指出英国殖民主义对埃及的统治中断了穆罕默德·阿里开启的埃及现代化进程造成埃及政治动荡和政治危机,使埃及失去了直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机遇。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讲师张经纬了题为1952-1954年埃及对苏丹自治问题的争议的发言他认为自治是处于英埃“共管”下的苏丹需要实现的主要政治目标之一,也是苏丹走向民族独立的重要阶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郭宁论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为维系殖民统治而采取联合的方式以及在联合政策下改建卡萨布兰卡早期的成果和后期失灵的过程原因。她认为联合政策给法兰西帝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帝国北非殖民体系的瓦解。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金龙探讨20 世纪初期英国与印度精英、本土非洲人如何塑造东非印度人的政治身份及社会地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陈琬睿的发言题目是维斯曼纪念碑的起落与德国殖民历史记忆》。以两座维斯曼纪念碑的起落为线索,探索百年来德国社会殖民集体记忆的变迁,提出德国对殖民历史的讨论与反思任重道远。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晓萌作了题为非洲语言与文化国际研究所与殖民地本土知识生产的发言以非洲语言与文化国际研究所为例,阐释非洲研究与间接统治的互动关系,探讨殖民地本土知识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天宜作了题为塑造敌友——二十世纪50、60年代非洲民族主义的理性与浪漫的发言他分析了非洲领导人所理解的理性的民族主义,以及与非洲群众所认知的浪漫化的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理性和浪漫的视角出发,以坦噶尼喀独立前政治斗争为例,探讨非洲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关系,并对二十世纪50、60年代非洲民族主义进行反思。

  第三非洲史的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詹世明探讨了中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分享了他研读李山教授撰写的《非洲现代史》(上、下册)的体会,并就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非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曹道涵通过分析英国与埃及》一书提出跨区域传播展现了近代日本和中国对殖民话语的接纳和抵抗,日本和中国依据现实需求以选择有利于自身的“片段”用于政治场域之中。宁夏大学副教授梁道远作了题为中古时期埃及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发言中古时期埃及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黄玉沛以南非最近两年出版的非简史新南非史第二版)》为例,探讨了南非历史科普读物中的国家形象与建构。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刘少楠作了题为20 世纪美国非洲研究的崛起与启示的发言,梳理了 20 世纪美国非洲研究的历史进程,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与借鉴。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春从安全援助的概念、特点、路径等方面,考察了欧盟对非洲安全援助与传统对非援助的差异。他还就军事同盟义务转化为国际道德权威、安全话语权的理论构建,以及全球安全倡议与安全援助的资金渠道构建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王达南非《保护、推广、发展和管理本土知识法案》做出简要评析。认为本法案跳出了原有的西方式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框架,利用和保护了南非本土知识,同时可以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土社区的特色知识产权提供重要借鉴。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讲师王婷了题为东非共同体法院的管辖权扩张及司法意义——以审理个人案件为例》的发言她认为体法院管辖权扩张,对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其他非洲区域性的组织具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这一举措放宽了个人出庭资格的限制,鼓励个人积极使用非洲本土区域的司法系统进行补救破解了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和成员国之间的长久难题。

  第四非洲现代化及热点、现实问题研究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尚宇晨副研究员从南非城市现代化为切入点,介绍了城市化的特征和缘起,论述了南非城市化的体系转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汉智作了题为世界之变与非洲处境——2022 年非洲形势析论的发言将目前的非洲形势概括为危机叠加、追求自主。河海大学教授郝雁南作了题为洲动乱原因探析》的发言他认为非洲动乱原因包括历史、种族、外来的因素以及资源环境等非洲的民族成分复杂,语言不统一外界干扰变化莫测因而非洲问题不易解决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顾坚了题为后巴希尔时代苏丹军队的政治参与》的发言他在梳理苏丹军队历史上的三次政变后提出, 2021年苏丹军队抛开文官政府单独执政后,治理效能低下外部压力巨大这是军方执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佳认为当前的非洲是全球基督教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呈现了从北到南、从西向东的扩展趋势。其特点包括信徒和仪式的多样性,借助媒体手段传播并影响非洲社会,跨国合作领域明显,对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红教授通过对美国军事援助的动因分析,证明美国对吉布提的军事援助源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和反恐的现实需要,更是出于与中国博弈的考量,试图抵消中国在非洲之角的影响,阻碍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湘东了题为埃塞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展望的发言他提出基于历史的分析,政府收支、债务管理联邦制等原因导致了埃塞的债务问题。埃塞债务问题整体上比较乐观,而西方依然是非洲最大的债权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孙小涵从历史特点、主要动因、立场主张及作用局限四方面对印度参与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述。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李岩作了题为以色列非洲的马沙夫研究》的发言,他以以色列国际发展合作司为案例探讨以色列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第五文明互鉴、“一带一路”与中非关系研究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贺鉴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中非双方不断凝聚共识、增进合作,充分展现中非共同的创造力、凝聚力和行动力,必能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湘潭大学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基地讲师甘振军回顾了二十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交流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是中非交往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中非经济合作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研究员作了题为全球发展倡议视角下的中非粮食安全合作》的发言。她提出粮食安全实际上中非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就中国而言应该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策略上有效对接,内容上补齐短板,全面加强非洲国家粮食安全合作。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分享了他从非洲回国的疫情见闻,以及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的发展现状。他认为目前非洲国家面对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摆脱防疫消耗的财富所造成的财政吃紧,建议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的注重本土化、多元化投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田泽教授提出在非洲推进数字人民币,能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消解美元霸权对推动的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合作有重要意义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筱寒基于现状分析,认为中非共建数字“一带一路”面临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构建中非数字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数字命运共同体建议。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所副教授刘天南基于非洲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欧洲和非洲数字合作出路以及中非欧三方合作的对策湖南大学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吕林潇了题为关于“北溪管道事件”后地中海南岸地区几点潜在风险分析与建议》的发言他认为,为了保障我国在该地区的海外安全及预防西方对我的战略遏制,建议在欧洲南部地区开展粮食贸易合作,在地中海南岸地区开展与天然气贸易相关的三方市场合作。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副院长张小虎了题为南非商标抢注风险与注册保护制度》的发言他提出由于南非和中国的商标保护制度存在差异性,因而商标无效宣告以及商标意义制度成为我国在南非保护商标注册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徐冠男作了题为中非自贸合作区的前景、路径与对策》的发言他提出在当前情势下中国应该挖掘中非自贸区建设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优化中非自贸区合作的具体路径。

  关于中非资源合作专题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瑾提出绿色非洲的定义演进和中非合作要从理念入手,将其贯彻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领域当中。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倩倩介绍了几内亚优势资源——铝土矿——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她提出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非洲政变现象仍然不忽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周玉渊了题为非洲资源治理转型与中国的角色》的发言他提出非洲资源治理转型有三个明显特点,为本次论坛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现实启发。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了题为不确定条件下中非产业链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发言他指出,中国对非投资存在外部冲击、大国博弈等不确定性的挑战,当前中非合作的重要任务是在确定性的因素上深度开展合作

  在中非关系史与非洲文化研究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钱一平作了题为华瓷视角下中世纪斯瓦希里文明的发展与嬗变的发言他从历史、考古、宗教、艺术等多学科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东非出土的中国瓷器进行归纳,探析中国古瓷的变化发展勾勒出东非与中东、南亚次大陆间的早期联系和前现代全球化的概貌以及印度洋贸易对于东非文明的塑造。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泽成了题为多元视角下印度洋世界与 12-13 世纪基尔瓦的兴起的发言他说,研究基尔瓦的兴起对于我们管窥东非海岸城市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们对印度洋世界多元文明交往的认识,增进对中古印度洋世界文明交往模式的理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丁雨以肯尼亚马林迪区域出土中国陶瓷为中心,详细阐述了肯尼亚地区出土中国陶瓷的特点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孟宇了题为1964-1979 年我国斯瓦希里语出版文献计量分析》的发言他介绍了研究的样本以及整体的概况评析了1964年到1979年中国斯瓦希里语文献出版的成绩与不足。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副教授马千里回顾了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为人们理解非洲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拓展深化中合作提供了新议题。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刘海方分享了美国学界关于中非关系研究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重点,概括了西方中国在规范研究叙事方式上的差异。

  本次会议闭幕式由李安山教授主持。沐涛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会议具有研讨主题集中研究领域视角新颖所引文献扎实可靠参会讨论者多为青年学者四个特点他宣布,2023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年会将在云南大学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卢旺达原大使舒展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2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共计90余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任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