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第六届院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京举行
2019-01-08
2019年1月5日,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第六届院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行。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第六届院务委员会(理事会)成员汪朝光、王镭、耿云志、王震中、于沛、张经纬、张晓华、张文涛,以及顾问委员会成员武寅、陈启能、徐俊、杲文川、朱大可、蔡天新和娄晓琪委员特别代表季燕京先生等,参加了本次联席会议。院务委员会成员董立勇、陈星灿、李国强、汤重南和顾问于殿利、萧永明、俞源因事请假。
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第六届院长汪朝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际文化书院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业务范围涵盖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国际合作、咨询服务等六大门类。书院由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陈翰笙先生发起,于1989年1月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并先后举办了“鸦片战争1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一系列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活动。2018年,书院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换届工作,成立了新一届院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及日常工作机构。随后,汪朝光院长为出席会议的第六届院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秘书长张文涛汇报了书院章程修订情况。此次修订主要按照民政部对社会团体规章制度的最新要求以及书院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原章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章程经院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讨论,一致通过。
与会的院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畅谈了对书院今后发展目标及规划的设想与建议。陈启能委员、于沛委员回顾了书院的优良传统和陈翰笙先生当年创办书院的殷殷期望,特别强调以后应加强书院管理,做到规范有序的发展。
武寅委员指出,历史是深入理解一切国际和现实问题的基础,应当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将书院工作落到实处。
耿云志委员、王震中委员认为,应多吸纳国外知名学者参与,可以考虑策划“历史·文化·艺术讲坛”等多样化的活动。
王镭委员、徐俊委员、杲文川委员、娄晓琪委员代表表示,愿意以各自负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文明》杂志为平台,为书院发展提供各种渠道和可能性。
朱大可委员认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更清醒地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的位置,同时可考虑重点关注文化艺术领域得到国际尊重和认可的华人形象。
蔡天新委员表示,应考虑与国外著名文化团体建立联系,建立合作机制。
张晓华委员、张经纬委员亦根据各自参与负责的“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工作经验,为书院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与会委员一致认为,中国国际文化书院是老一辈学者高瞻远瞩、顺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而成立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书院今后应继续立足于学术研究,加强选题策划,整合多方力量,就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组织召开高水平的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特别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以文化交流互鉴的姿态,一方面着力推动对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为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贡献力量;同时,书院也应与各出版机构、大众媒体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增加学术普及的方式方法,举办更具多样性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书院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国际文化书院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