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张瑾:西方史学理论对历史写作的启示

2022-06-02

 

    

  西方史学理论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维敏锐度。反思西方史学理论对本人从事英国现代史学术研究的影响,我认为有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理论深度,二是对历史材料的解释如何更客观,三是如何运用社会科学的概念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的涵盖面是很广的,同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史学方法和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启发我们更好地研究历史和撰写论文。本文将由这三个问题出发,来谈谈作者的拙见。 

    

  一、研究的理论深度 

  硕士论文要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博士论文尤应更加重视这个问题。理论主要包括两类,原始理论和理论解释,原始理论是指此理论的创始人对它的阐述以及反对者对此的争论,理论解释主要是指后人对前人理论的阐释、总结、概括和发展等。后者其实也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可谓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就像于沛所言,“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没有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一书中写道:“历史知识理论不是历史知识的百科全书,不是历史哲学(或神学),也不是历史现象的物理方式的解释,更不是历史写作的修辞学。历史知识理论的任务在提出检讨历史思想及方法的准则。” 

  第一,应对理论有所了解。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论素养。《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一书中选译了一些近现代西方史学家的名篇,其中节选了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福格尔的《新经济史学:结果与方法》。如想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可以找原文来研读。例如,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在《历史女神克利奥》一文中写道:“写好历史并非儿戏。每一句和每一段的锤炼琢磨都必须符合许许多多史实,这些史实之中有一些是只有作者知道的,有一些可能是他在最后一刻发现或记起的,因而就要全部破坏他精心建造起来的一些艺术结构,在这些情况下,艺术家无疑就会有忽略事实真相的不方便的细枝末节的念头。”这样的专著性史学理论书籍还有很多,从中可以汲取历史思维的养分。 

  第二,了解最新的历史理论和学术流派,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在头脑中构建一定的框架。威尔逊的《历史学在危机中?:历史学新动向》一书对西方史学新动向作出了探讨。另外,斯坦福的《历史研究导论》对“历史”这一概念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剖析。《历史的新哲学》是一本论文集,从哲学角度剖析了历史的概念,适合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参考。《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一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评价西方史学理论一百年来发展史的专著,包括历史哲学方面的重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当代自然科学与史学、苏联及中国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一书能为我们提供西方历史理论从古希腊到后现代发展的轮廓和框架。还有,现当代西方历史学家的著作很多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如美国学者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的《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一书追溯了西方史学从古典历史主义至今的发展趋势,并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和怀特》一书以“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为核心,阐述了当代历史学的性质。 

  第三,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还应该加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以人类学为例,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有一系列的人类学译著是比较不错的,对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人类学入门理论有帮助,如《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阐述了由霍布斯、卢梭、马克思和涂尔干等人提出的经典理论观点,是人类学理论入门的书籍,它关注的是人类学理论碰撞的方式,因而不是追溯整个理论的发展史。《人类学历史与理论》总揽了人类学学科的重大争论。《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一书探讨的话题涉及到人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能使读者对人类学进行宏观的把握。《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一书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多个学派及其理论特点。《社会人类学方法》一书对社会人类学的范围、方法、形成等作了介绍。 

  历史研究本身的理论就很广博,如果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就更是难以掌握。但我们要努力争取做到触类旁通,多吸收前沿的理论经典来促进我们的研究实践。还要多吸取其他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扩展知识面,多关注跨学科研究成果。比如何平认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首先必须清楚地限定所要比较的文化现象的时空背景,例如那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地区的那一特定阶层的社会行为或文化现象,而且应当做定量性的研究。此外,更重要的是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核心词的定义应当囊括不同文化中的类似现象,以使比较有效地进行。”这些跨学科的知识将对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对史料的客观解释 

  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历史是什么?》一书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著名命题。同样,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森主张史学方法的本质是“理解”,认为历史学家的目的在于根据当时的需要和问题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他的历史理论代表了德国19世纪历史主义反思的高峰。他的著作《历史知识理论》一书中逐一介绍了历史方法,历史知识理论的任务,问题之提出与材料收集,历史活动中的素材,历史活动中的组织等。这些对研究历史的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 

  第一,历史的客观性。英国历史学家沃尔什既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学,又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学。他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的第五章《历史学可能是客观的吗?》提道:“在历史思维中就有这一种主观成分在起作用,这一因素就限制了历史学家所能希望获得的客观性,或者是改变了它的性质”。年鉴学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提道:“归根结底,‘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不要以为真正的历史学家是不动感情的,……”可见,绝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存在的。 

  第二,如何接近客观。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加接近于客观,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即材料和解释。一方面,材料的搜集和辨别很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论述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托什的《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此书有章节专门论述原始资料的运用。托什谈道:“在研究资料时,历史学家并非是被动的观察者。相关的证据是在不同寻常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地方去寻找的。而这就要求发挥创造力和鉴别力,来把握一件资料所可能具有的全部用途。”《理解文化:从人类学和社会理论视角》一书探讨了跨文化解释的主要理论问题。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更多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其中的新鲜话语给人以启迪。书中说道:“事实上口传和文献记录中的历史事件并不意味描写真实准确。除了谁撰写历史这个问题之外,社会历史学家必须努力揭露将那些备受争议的材料写入历史的目的”。这就提出了我们研究历史所必须注意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对材料的分辨和解释要严谨。 

  另一方面,解释的作用不可或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必须经过解释才能使人了解。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历史事实只是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历史性诠释。何兆武谈道:“事实本身仅仅是事实,它并不能进行论证,进行证明的乃是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论证的人。即任何人都是为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所制约着的,因此就没有通常意义上那种所谓的客观。”另外,也有学者如美国的卡尔·贝克尔提出“人人都是他自身的历史学家”的观点。还有一位英国作家约翰逊更甚,他说道:“历史学家并不必需什么卓越的能力;因为在历史写作中,人类思想的最伟大力量就是静默。它有着易于把握的事实,因此无须去发明创造,也无需任何较高程度的想象力;仅需一些想象用在较低层面的诗意创造上。”这一说法想必有些主观。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是对材料的甄别和把握以及尽可能做到客观地解释历史,这在实际研究中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这些都表明历史学家承担的任务是很重的。 

    

  三、 运用社会科学的概念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会运用社会科学的诸多概念进行研究的方法。概念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概念在历史话语中起限制和主导的作用。只有对所研究的对象下清晰的定义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它。对概念的把握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何平提道:“对核心词抽象概括的层次的把握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抽象概括宛如金字塔,对概念内涵的限定越多,该概念所指的对象越少,现象越特殊。而对概念内涵的限定越宽泛;它所涵盖的现象越容易找到。”对于自己研究选题相关的概念要有清晰的把握和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研究中把握已知的方向,不会出现概念不统一,前后相矛盾的“硬伤”性的问题。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过程的显著特征是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范式,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总体上走一条杂交化和整体化的道路。鉴于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社会科学的有关概念于写作之中。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也有学者这样认为,“历史学由于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因此它和许多学科具有交叉的关系。”在各学科相互接近的这一趋势下,与历史学联系较为紧密的主要有社会学和人类学。 

  社会学包括有关人类社会、社会风习和社会关系等科学研究,这门学科也可以明确界定为对人类有所组织的团体之发展、结构、相互影响及集体行为等方面所作的系统研究。与此相等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有关个人性格、态度、动机和行为所受社会团体影响的方式。就像卡尔说的:“社会学变得更像历史学,历史学变得更像社会学,对两者而言都有好处。”可以参看的有关这一学科的著作有《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此书主要是针对所谓的“历史学的社会学式运用”这个议题的论文集,审视了历史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关系。 

  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侧重社会结构、语言、法律、政治、宗教、巫术、艺术、技术等范畴的探讨。文化人类学特别要对人类行为的种种方式进行归纳,并对社会现象作出总体的描述。《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界定并讨论了一些具有持久价值的核心概念。这本书包含60篇左右的论文,每一篇都讲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这在讨论人类学关键概念上是一种开创,它试图从理论性、方法论等方面提炼出这些概念。例如,其中关于“文化”这一概念的探讨有这样的陈述:“每一种文化都依存于特定的历史形式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构造、制度和行为模式”。这是从现代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来解释“文化”这一概念,对我们在历史研究中更全面地把握“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另外,《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是一本工具书,收录了200多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概念,可供查找。 

  历史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但要把握好一定的度,争取达到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坚实的原始材料支撑,运用合理的历史解释,并牢固地把握相关的社会科学概念。这些都是历史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把握历史基本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不盲目套用理论公式,去伪存真,独立思考,才能撰写合格的研究性论文。 

    

  

  (张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